所謂脈症順逆, 是指從脈症的相應、不相應來判斷疾病的順逆。 在一般情況下, 脈與症是一致的, 即脈症相應。 但也有時候脈與症不一致, 也就是脈症不相應, 甚至還會出現相反的情況。 從判斷疾病逆順來說, 脈症相應者為順, 不相應者為逆。 例如, 有餘病證, 脈見洪數實, 是謂脈症相應, 為順, 表示邪實正盛, 正氣足以抗邪;若反見細、微、弱的脈象, 則為脈症相反, 是逆證, 說明邪盛正虛, 易致邪陷。 再如, 暴病脈來浮、洪、數、實者為順, 反映正氣充盛能抗邪;久病脈來沉、微、細、弱為順, 說明有邪衰正複之機, 若新病脈見沉、細、微、弱,
舍脈從症:在症真脈假的情況下, 必須舍脈從症。 例如:症見腹脹滿, 疼痛拒按, 大便燥結, 舌紅苔黃厚焦燥, 而脈遲細者, 則症所反映的是實熱內結胃腸, 是真;脈所反映的是因熱結於裡, 阻滯血脈流行, 故出現遲細脈, 是假像, 此時當舍脈從症。
舍症從脈:在症假脈真的情況下, 必須舍症從脈。 例如:傷寒, 熱閉於裡, 症見四肢厥冷, 而脈滑數, 脈所反映的是真熱;症所反映的是由於熱邪內伏, 格陰於外, 出現四肢厥冷,
脈有從舍, 說明脈象只是疾病臨床表現的一個方面, 因而不能把它作為疾病診斷的唯一依據, 只有全面運用四診, 四診合參, 才能從捨得宜而獲得正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