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霍亂暴脫證

【病人基本資料】

邑北境劉氏婦, 年近四旬, 得霍亂暴脫證。

【病因】

受妊五六個月, 時當壬寅秋令, 霍亂盛行, 因受傳染, 吐瀉一晝夜, 病似稍愈, 而胎忽滑下。 自覺精神頓散, 心搖搖似不能支持。 遂急延為診視。

【證候】

迨愚至欲為診視, 則病勢大革, 殮服已備, 著於身將舁諸床, 病家辭以不必入視。 愚曰︰此系暴脫之證, 一息尚存, 即可挽回。 遂入視之, 氣息若無, 大聲呼之亦不知應, 脈象模糊如水上浮麻, 莫辨至數。

【診斷】

此證若系陳病狀況, 至此定難挽回, 惟因霍亂吐瀉已極, 又複流產, 則氣血暴脫, 故仍可用藥挽救。 夫暴脫之證,

其所脫者元氣也。 凡元氣之上脫必由於肝(所以人之將脫者, 肝風先動), 當用酸斂之品直趨肝臟以收斂之。 即所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 再用補助氣分之藥輔之。 雖病勢垂危至極點, 亦可挽回性命於呼吸之間。

【處方】

淨杭萸肉(二兩)野黨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共煎湯一大盅, 溫服方雖開就而藥局相隔數裡, 取藥迫不及待, 幸其比鄰劉××是愚表兄, 有愚所開藥方, 取藥二劑未服, 中有萸肉共六錢, 遂急取來暴火煎湯灌之。

【效果】

將藥徐徐灌下, 須臾氣息稍大, 呼之能應, 又急煎渣灌下, 較前尤明瞭。 問其心中何如, 言甚難受, 其音惟在喉間, 細聽可辨。 須臾藥已取到, 急煎湯兩茶杯, 此時已自能服藥。 俾分三次溫服下, 精神頓複, 可自動轉。 繼用生山藥細末八錢許,

煮作茶湯, 調以白糖, 令其適口當點心服之。 日兩次, 如此將養五六日以善其後。

【說明】

按人之氣海有二, 一為先天之氣海, 一為後天之氣海。 《內經》論四海之名, 以膻中(即膈上)為氣海, 所藏者大氣, 即宗氣也, 養生家及針灸家皆以臍下為氣海, 所藏者元氣, 即養生家所謂祖氣也。 此氣海之形狀, 若倒提雞冠花形, 純系脂膜結成而中空(剖解豬腹者, 名之為雞冠油), 肝臟下垂之脂膜與之相連, 是以元氣之上行, 原由肝而敷布, 而元氣之上脫, 亦即由肝而疏泄也(《內經》謂肝主疏泄)。 惟重用萸肉以酸斂防其疏泄, 藉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 而元氣即可不脫矣。 所最足明征者, 若初次即服所開之方以治癒此證, 鮮不謂人參之功居多,

乃因取藥不及, 遂單服萸肉, 且所服者只六錢即能建此奇功。 由此知萸肉救脫之力, 實遠勝人參。 蓋人參以救無氣之下脫, 猶足恃, 而以救元氣之上脫, 若單用之轉有氣高不返之弊(說見俞氏《寓意草》), 以其性溫而兼升也。 至萸肉則無論上脫下脫, 用之皆效。 蓋元氣之上脫由於肝, 其下脫亦由於肝, 誠以肝能為腎行氣(《內經》謂肝行腎之氣), 即能瀉元氣自下出也。 為其下脫亦由於肝, 故亦可重用萸肉治之也。

【或問】

同為元氣之脫何以辨其上脫下脫?答曰︰上脫與下脫, 其外現之證可據以辨別者甚多。 今但即脈以論, 如此證脈若水上浮麻, 此上脫之征也。 若系下脫其脈即沉細欲無矣。 且元氣上脫下脫之外, 又有所謂外脫者。 周身汗出不止者是也。

萸肉最善斂汗, 是以萸肉亦能治之。 來複湯及山萸肉解後載有治驗之案數則, 可參觀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