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辨治崩漏案

患者陸某, 女, 42歲, 某醫院普外科護士長, 于2015年10月3日初診。 自述:近兩個月來工作過度勞累, 出現月經潮後不止。 本次已40天未乾淨, 時而點滴漏下, 時而量多而崩, 反復使用止血西藥及激素干預月餘, 並在該醫院中醫科治療多次, 效果不顯著。 診見:疲乏納差, 面色萎黃, 伴腰酸雙下肢沉重, 多夢。 時見心悸, 口幹不欲飲, 大便溏薄, 舌淡有齒痕, 苔薄白, 脈沉細無力, 尺脈甚。

中醫診斷:崩漏, 證屬脾虛元氣下陷型。 治則升舉元氣, 健脾止血。 處方:紅參15克(另燉), 炙黃芪30克, 柴胡5克, 升麻5克, 炒白術25克, 山萸肉15克, 炒淮山藥30克, 全當歸15克,

仙鶴草15克, 烏賊骨20克, 金櫻子20克, 炙甘草10克, 6劑, 每天1劑, 水煎分2次溫服(上、下午各1次)。 另服歸脾丸, 早晚溫開水送服, 連服6天, 1天2顆。

二診(2015年10月12日):自述服藥後, 月經逐日漏下減少, 至10月9日基本乾淨, 10日、11日兩天因加班, 11日晚上突然崩下血量很多, 連忙在科室打兩支止血針, 血量減少但仍未止。 診見面色萎黃, 疲乏, 腰酸如折, 口幹口淡, 四肢沉重欠溫, 舌淡紅苔薄白, 質潤有齒痕, 脈沉細無力。 守方加減。 處方:紅參20克(另燉), 炙黃芪50克, 升麻5克, 柴胡5克, 炒白術30克, 山萸肉20克, 當歸身15克, 炒淮山藥30克, 金櫻子20克, 仙鶴草15克, 烏賊骨20克, 阿膠12克(烊化), 鹿角膠12克(烊化), 炮薑10克, 肉桂6克(焗服), 6劑, 服用方法如前, 另服附子理中丸, 早晚溫開水送服, 連服6天, 1天2顆。

三診(2015年10月18日):前後服藥12劑,

崩漏已止, 但仍見疲乏欠力, 納食不旺, 大便已成形, 睡眠轉佳, 舌淡紅苔薄白, 脈沉滑。 繼續健脾益氣養血。 處方:黨參30克, 當歸15克, 黃精20克, 炒淮山藥20克, 山萸肉20克, 黃芪30克, 白術20克, 白芍20克, 雞血藤3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 15劑, 服用方法如前, 以觀後效。 隨訪一年至今, 病未復發, 而且身體素質大為提高。

按:崩漏一證, 臨床屢見不鮮, 觀察前醫, 除西藥止血加激素治療外, 中醫則按腎陰虛論治, 一味滋陰止血, 所以醫效甚微。 此類患者不能因處於圍絕經期, 視為腎陰虛就滋陰治療, 應當結合病史抓住元氣大虛, 中氣不舉這一主要病機, 辨證論治。 久崩多虛, 久漏多瘀, 靈活掌握“塞流、澄源、復舊”三法的應用。 本例患者在醫院多年來做護理工作,

平素工作繁忙, 自然壓力大, 加上不注意養生引致氣虛下陷, 氣不攝血, 月經40天淋漓不斷。 一診時藥已中的, 服用後本來出血已停, 但因連續加班忙碌, 動則耗氣, 氣虛則固血無能, 所以第4天又見崩下如注。 因此二診時在守方守法的基礎上加大補氣攝血藥量, 並加入鹿角膠、阿膠血肉有情之品, 以養血止血;炮姜溫經止血;肉桂引火歸原;仙鶴草味苦而溫, 止血而不留瘀, 同阿膠相配有強心, 消除疲勞調整心率之效。 一診和二診時早晚加服歸脾丸、附子理中丸, 也很有必要。 對於慢性虛損性疾病, 除“湯者蕩也”外, 還要結合具體症狀, 另服相關成藥, 以圖保持患者體內能對其病症改善起協同作用的藥物濃度, 在臨床中往往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故鞏固治療後1年未復發而且體質改善喜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