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東加減治療慢性單純性喉炎
肖某, 女, 46歲, 2012年2月10日初診。 1月前因與他人大聲爭吵後出現聲音嘶啞, 初起為間歇性, 未予重視, 後發展為持續性。 患者平日聲低懶言, 困倦乏力, 晨起喜清嗓, 偶有清痰, 大便稀, 一日2次, 納差, 舌體稍大, 邊有齒痕, 苔白厚, 脈細。 某醫院行喉鏡檢查示喉黏膜彌漫性充血, 聲帶呈淺紅色, 黏膜表面見少量分泌物, 發聲時聲帶閉合不良。
西醫診斷:慢性單純性喉炎。 中醫診斷:慢喉瘖;病機:脾肺氣虛, 內生痰濕;治法:補益脾肺, 祛痰開音。
處方:補中益氣東加減。 黃芪15克, 黨參12克, 當歸15克, 柴胡6克,
二診(2012年2月17日):患者自訴藥後聲音嘶啞減輕, 餘無特殊不適, 繼服上方14劑。
三診(2012年3月3日):患者聲音恢復正常, 喉鏡檢查見聲帶閉合良好。 隨訪半年, 聲嘶未再復發。
按:患者平素聲低懶言, 困倦乏力, 結合舌脈便知其中氣不足, 肺脾氣弱兼有痰濕, 而大聲爭吵必傷津耗氣, 且聲帶負荷明顯加重, 本不足之氣繼受損傷, 終致氣血不能上奉, 喉竅失養, 無力鼓動聲門而發為聲嘶。 是為“金破不鳴”, 故以補中益氣東加法半夏、茯苓、薏苡仁以補益脾肺, 祛痰開音, 考慮到驟然大聲爭吵必致聲帶損傷, 故加三七、丹參配合方中當歸以活血化瘀,
補陽還五東加減治療聲帶麻痹
陳某, 男, 70歲, 2013年6月5日初診。 6年前行甲狀腺癌切除術後出現聲音嘶啞, 曾多方求治, 終不得效。 現持續性聲嘶, 說話費力, 伴咳嗽少痰, 大便稀, 一日2次, 舌質紫暗, 少苔, 脈沉細。 某醫院喉鏡檢查示雙側聲帶輕度充血水腫, 左側聲帶固定於旁中位, 右側活動可。
西醫診斷:聲帶麻痹。 中醫診斷:慢喉瘖;病機:氣虛血弱, 瘀滯聲門;治法:益氣活血, 祛瘀通絡。
處方:補陽還五東加減。 黃芪20克, 黨參15克, 當歸15克, 地龍10克, 川芎10克, 紅花10克, 赤芍12克, 路路通12克, 土鼈蟲10克,
二診(2013年6月19日):患者自訴藥後嗓音漸見恢復, 說話疲勞逐漸好轉, 繼服上方14劑, 配合按摩。
三診(2013年7月3日):訴聲音嘶啞明顯好轉, 繼服上方14劑, 以資鞏固。
按:患者本年老體弱, 患癌瘤使氣血進一步耗傷, 舌質紫暗、脈沉細更見其氣血瘀滯之象, 加之手術損傷喉絡, 氣血瘀阻聲門, 以致聲帶活動不利, 發為聲嘶。 是為“金瘀不鳴”“金破不鳴”兼夾, 屬虛實夾雜之證。 方選補陽還五東加減以補氣活血通絡, 此方為氣虛血瘀之名方, 原用於中風後遺症之半身不遂, 此用治手術所致聲帶麻痹氣滯血瘀者,
清氣化痰東加減治療聲帶小結
齊某, 女, 50歲, 2014年1月8日初診。 聲嘶3月餘, 現持續性聲嘶伴咽痛, 平素性情急躁, 時有咳嗽, 痰黏難出, 大便幹, 2~3日一行, 舌質偏紅, 苔厚, 脈弦。 某醫院喉鏡檢查示喉黏膜乾燥,
西醫診斷:聲帶小節。 中醫診斷:慢喉瘖;病機:痰熱聚喉, 氣血瘀滯;治法:清熱化痰, 散結開音。
處方:清氣化痰東加減。 法半夏10克, 陳皮12克, 杏仁6克, 茯苓15克, 黃芩10克, 梔子10克, 瓜蔞仁15克, 枳實10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浙貝母15克, 連翹15克, 生牡蠣15克, 木蝴蝶6克, 青果10克, 14劑, 日1劑, 水煎服, 並囑患者充分聲休。
二診(2014年1月22日):患者自訴藥後諸症減輕, 繼服上方14劑。
三診(2014年2月6日):諸症消失, 喉鏡檢查示聲帶未見明顯異常。
按:患者平時性情急躁, 易動肝火, 木火刑金, 煉液為痰, 痰熱交結上犯咽喉, 且因職業原因, 長期過度用聲必損其氣, 氣損則滯, 滯則生瘀, 痰、瘀、熱互結於喉竅, 聚而不散, 形成結節, 影響聲帶運動, 故見聲嘶。治當清熱化痰,祛瘀散結,方用清氣化痰東加減,因患者懼中藥之苦,故去原方之膽南星,加浙貝、連翹增強清熱化痰之效,加桃仁、赤芍以化瘀散結,桃仁與方中瓜蔞仁兼能潤腸以緩解便秘,加梔子、生牡蠣配黃芩以清肝平肝,生牡蠣、連翹、浙貝合用又具軟堅散結之功,木蝴蝶、青果能開肺利咽且做引經之用,諸藥配伍精當,切中病機,故得良效。
分析總結
瘖啞之病,當知虛實。《景嶽全書·聲瘖》曰:“聲音出於髒氣,凡髒實則聲弘,髒虛則聲怯,故凡五臟之病,皆能為瘖”,並提出“喉瘖”的發作可分為“金實不鳴”和“金破不鳴”的理論。可見五臟與發聲均有聯繫,任何臟腑病變均可引發聲嘶。王曼華認為急性聲嘶多屬“金實不鳴”,慢性聲嘶多屬“金破不鳴”或“金瘀不鳴”,且慢性聲嘶以虛者多見,或本虛標實,或虛實夾雜。
治療慢喉瘖,不僅注重審證求因,且兼顧咽喉之特性。西醫利用喉鏡檢查,可以看到聲帶息肉、聲帶小結等病變,這些往往都不能用“肺實”“肺虛”來解釋,相反,根據具體情況採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的方法治療,即能取得較好的療效。聲帶活動不利,多有聲帶過用、用聲不當之病史使聲帶受損,故無論虛實,多有血瘀之象,故治療時可選用三七、赤芍、丹參、桃仁等活血之品,若見痰瘀結聚可加用浙貝、生牡蠣、昆布、連翹等散結之藥。對於咽喉不利所致聲嘶,多選用木蝴蝶、青果、蟬蛻之類以利咽開音,同時引諸藥入肺,療效可靠,在慢喉喑患者選用時不必拘泥。藥中病機,故奏良效。
故見聲嘶。治當清熱化痰,祛瘀散結,方用清氣化痰東加減,因患者懼中藥之苦,故去原方之膽南星,加浙貝、連翹增強清熱化痰之效,加桃仁、赤芍以化瘀散結,桃仁與方中瓜蔞仁兼能潤腸以緩解便秘,加梔子、生牡蠣配黃芩以清肝平肝,生牡蠣、連翹、浙貝合用又具軟堅散結之功,木蝴蝶、青果能開肺利咽且做引經之用,諸藥配伍精當,切中病機,故得良效。分析總結
瘖啞之病,當知虛實。《景嶽全書·聲瘖》曰:“聲音出於髒氣,凡髒實則聲弘,髒虛則聲怯,故凡五臟之病,皆能為瘖”,並提出“喉瘖”的發作可分為“金實不鳴”和“金破不鳴”的理論。可見五臟與發聲均有聯繫,任何臟腑病變均可引發聲嘶。王曼華認為急性聲嘶多屬“金實不鳴”,慢性聲嘶多屬“金破不鳴”或“金瘀不鳴”,且慢性聲嘶以虛者多見,或本虛標實,或虛實夾雜。
治療慢喉瘖,不僅注重審證求因,且兼顧咽喉之特性。西醫利用喉鏡檢查,可以看到聲帶息肉、聲帶小結等病變,這些往往都不能用“肺實”“肺虛”來解釋,相反,根據具體情況採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的方法治療,即能取得較好的療效。聲帶活動不利,多有聲帶過用、用聲不當之病史使聲帶受損,故無論虛實,多有血瘀之象,故治療時可選用三七、赤芍、丹參、桃仁等活血之品,若見痰瘀結聚可加用浙貝、生牡蠣、昆布、連翹等散結之藥。對於咽喉不利所致聲嘶,多選用木蝴蝶、青果、蟬蛻之類以利咽開音,同時引諸藥入肺,療效可靠,在慢喉喑患者選用時不必拘泥。藥中病機,故奏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