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斑蝥10枚(去頭、足、翅, 以糯米拌, 炒令米黃為度)真珠15克(細研)蝟皮15克(炙令黃)雄黃7.5克(細研)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主治瘰鬁瘺, 生於項上, 結腫有膿。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時用溫酒調下1.5克, 午後再服。
【備註】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 現據《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六補。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
《聖惠》卷六十六:斑蝥散【處方】斑蝥3枚(糯米拌炒令黃色, 去頭翅足), 滑石1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熱毒瘰鬁。
【用法用量】分為2服, 空腹以糯米粥飲調下, 如人行10裡再服。 如覺小腸澀, 即煎黑豆的功效與作用湯服,
【摘錄】《聖惠》卷六十六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斑蝥散【處方】斑蝥(去頭翅足, 糯米炒黃色)半兩, 炒豆黃末1兩, 炒糯米末1兩,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中指節大(半生半炙), 膩粉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項下並腋下熱毒、氣毒結成瘰鬁。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 空心時米飲調下。 當吐瀉下惡物, 即煮糯米粥補之, 如吐不止, 以炒豆黃末煎湯止之;如吐甚不止, 磨少許雄黃、麝香的功效與作用止之。 將息後再服, 取吐瀉惡物盡為度。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聖惠》卷六十六:斑蝥散【處方】斑蝥10枚(去頭足翅, 糯米拌炒令黃色), 牡丹3分, 海藻1兩(洗去鹽味, 焙乾)。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鼠瘺著頸生, 小者如杏,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 空心及夜臥時以蔥白湯調下。 病根當於小便中出, 如魚脬。 利後只得吃粥。
【摘錄】《聖惠》卷六十六
方出《千金》卷二十三, 名見《聖惠》卷六十六:斑蝥散【處方】斑蝥70枚, 蝟皮1分, 真朱1分, 雄黃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九漏。 瘰鬁瘺, 生於項上, 結腫有膿。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 酒送下, 1日3次。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三, 名見《聖惠》卷六十六
《洞天奧旨》卷十六:斑蝥散【處方】斑蝥(炒, 去翅足, 同米熟)、雄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瘋犬吠咬傷。
【用法用量】溫酒調送。
【摘錄】《洞天奧旨》卷十六
《聖濟總錄》卷一二七:斑蝥散【處方】斑蝥(去足翅, 糯米炒)7枚, 珍珠(研)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水銀(與眾藥研令星盡)半兩, 葛上亭長(去足翅, 糯米炒)7枚。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諸瘺。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 空心、午後米飲調下。 小便有所出, 即愈。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七
《聖惠》卷九十:斑蝥散【處方】斑蝥半分(以糯米同炒微黃, 去翅足), 硫黃半兩(細研), (艸閭)茹半分。
【制法】上為細散, 重入乳缽內, 同研如粉。
【功能主治】小兒月蝕瘡, 久不愈。
【用法用量】貼於瘡上, 即愈。 或瘡幹, 即以豬脂和塗之。
【摘錄】《聖惠》卷九十
《回春》卷八:斑蝥散【別名】神效散
【處方】斑蝥(去翅足, 酒炒)1錢, 穿山甲(土炒)1錢, 僵蠶(去頭足, 酒炒)1錢, 丁香1錢, 白丁香1錢, 苦丁香1錢, 紅小豆1錢, 磨刀泥1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瘰鬁人稍壯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 五更無根水調服。 至未時打下毒物, 其形如鼠, 後用田中野菊花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焙黃色為末,
【摘錄】《回春》卷八
《聖惠》卷七十二:斑蝥散【處方】斑蝥1分(糯米中同炒令黃, 去翅足), 川大黃3分(銼, 微炒),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1分(炒令黃),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分(銼, 微炒), 虻蟲1分(炒令黃, 去翅足)。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通, 時作寒熱, 食少體瘦。
【用法用量】每服1錢, 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聖惠》卷七十二
《聖惠》卷三十一:斑蝥散【處方】斑蝥半兩(糯米拌炒令赤, 去翅足), 射干3分, 石膽3分(細研), 桂心1分, 牛黃1分(細研), 犀角屑半兩, 甘草1分(炙微赤, 銼),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半兩(去蘆頭), 蜴蜥1枚(微黃), 紫石英1兩(細研, 水飛過), 蜈蚣的功效與作用1枚(微炙), 麝香1錢(細研)。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瘦病複連, 傳屍鬼氣,
【用法用量】每服1錢, 食前以新汲水調下。
【摘錄】《聖惠》卷三十一
《聖惠》卷六十六:斑蝥散【處方】斑蝥半兩(去頭翅足, 糯米拌炒黃), 牽牛子1兩(生用), 雄雀糞3分, 枳殼1兩(麩炒微黃, 去瓤)。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氣毒瘰鬁, 結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 五更初用粥飲調下。 或有吐逆, 即服枳殼湯投之。 日午後當取下惡物。
【摘錄】《聖惠》卷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