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半月線疝

1病因

1.腹壁組織炎症、膿腫, 或手術後局部組織變性形成薄弱區。

2.直接外傷。

3.神經損傷

使局部組織失去神經支援, 抗腹壓能力減低解剖結構可分3層, 第1層為腹外斜肌向內延長部分, 在腹直肌中部和腹直肌前鞘融合;第2層為腹內斜肌腱膜最厚, 構成半月狀線的主體, 在半環狀線上方參與構成腹直肌前後鞘;第3層為腹橫肌向內移行的腱膜構成腹直肌後鞘。 在此腱膜向腹直肌前後鞘移行區, 由於某些原因形成缺損或間隙時腹膜及內臟可由此脫出而形成疝。

2臨床表現

1.症狀

本病平素症狀輕微只有疝區的疼痛或墜脹感,

且常因腹內壓增加而加重。 隨著病程的推移疼痛逐漸變得遲鈍以及彌散, 使診斷變得更為困難。 如疝內容物為大網膜和腸襻時, 可有深部疼痛。 一旦發生嵌頓或絞窄後疼痛會變得劇烈, 並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2.體征

腹壁外側包塊是主要體征因半月線疝是一腹壁間疝, 疝囊多在腹外斜肌腱膜的下面, 其疝塊形狀多數扁平、直徑很少超過釐米體檢時不易發現, 但在其疝孔處多有固定壓痛, 有時伴上腹痛。 對於疝塊較小或已還納難以觸及者, 可囑其站立位用力增加腹壓, 可發現疝塊脫出;然後在膨隆突起部位按壓, 疝塊可伴隨著一聲咕嚕聲而消失, 並能觸摸到疝環孔邊緣。

3診斷

如果病人疝區的疼痛、腹壁包塊能被證實,

尤其按壓疝塊能還納、並能觸及疝環孔邊緣, 而且增加腹內壓的手法可使疝區疼痛加重時, 則診斷幾乎沒有什麼困難。 但由於缺損可能位於完整的腹外斜肌腱膜之下, 疝塊形狀多數扁平、不易觸摸到或者包塊位於距半月線有一定距離的部位, 因而診斷常常比較困難儘管單純的疝孔處壓痛並不足以做出診斷, 但可提示其脫出部位(疝環或缺損所在位置), 或多或少有助於診斷。 B超和CT掃描可能有助於明確診斷。

4治療

當此病引起症狀時, 應行手術治療。 明確半月線疝的位置後, 在疝塊局部做一斜切口, 切開腹外斜肌腱膜, 找出疝囊, 切開見疝囊回納疝內容物, 縫紮疝囊頸部, 切除多餘疝囊,

縫合修復半月線腱膜上的裂隙。 若定位尚不夠明確時, 可做一旁正中切口, 從腹膜外探查, 發現疝孔之後縫合修復, 有時半月線疝可能不止一處。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半月線疝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半月線疝的臨床表現為平素症狀輕微只有疝區的疼痛或墜脹感, 且常因腹內壓增加而加重。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