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痢

1病因

因飲食不潔, 積滯腸中, 大腸傳導失常所致。 如果在過食肥甘厚味, 濕熱內生, 或外感濕熱入裡, 或素體陽盛, 濕從熱化的條件下發病, 則形成濕熱痢。 如果感受的痢疾病菌多, 毒力強, 則形成疫毒痢。 若恣食生冷瓜果, 中陽受傷, 或外感寒濕入裡、或素體陽虛, 濕從寒化而發病, 則形成寒濕痢。 正如《症因脈治》所說:“寒濕時行, 內氣不足。 乘虛感人, 郁遏營衛, 衛郁營泣, 內傳腸胃, 則水穀不化, 氣血與糟粕互相蒸釀, 而痢下赤白之症作矣”。 慢性痢疾者, 日久正氣受傷, 邪氣留戀, 或者素體不強, 正氣虧虛, 形成正虛邪戀,

反復發病。 根據所虛不同, 也有所區別, 如病久不愈, 邪不盡去, 與濕熱、寒濕、食積蘊結於腸, 困阻脾胃, 脾胃氣虛, 正虛邪留, 反復發作, 就形成休息痢;如果邪氣與濕熱相合, 熱重於濕, 熱盛傷陰, 或素體陰虛感受邪氣, 久痢不愈, 就形成陰虛痢;如果邪氣與寒濕相合, 寒濕損傷中陽, 甚至進一步由脾及腎, 脾腎陽虛, 或素體陽虛感受邪氣, 久痢不愈, 就形成虛寒痢。 慢性痢疾久治不愈時, 精神刺激程度較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 造成情志的過度興奮或抑制, 就可引起人體陰陽失調, 氣血不和, 經絡阻塞, 五臟六腑功能紊亂加重, 或使人體正氣虛弱, 易被外邪侵襲而發病。 也就是鬱怒傷肝, 肝氣犯脾, 氣滯血澀, 飲食難化, 日久交結, 漸致下痢赤白黏凍。
或因憂思傷脾, 運化失職, 飲食停積, 與氣血搏結而釀成痢疾。 臨床上多見於休息痢。

2臨床表現

由於感邪種類, 感邪多少, 病邪毒力大小以及人體素質, 內環境等條件不同, 就形成輕重不同, 寒熱濕偏重不同的證候。 有見便下如凍膠或鼻涕, 兼見腹痛, 後重, 不能食, 小便清利, 或手足厥冷等。 或見泄瀉、身熱, 頭痛微汗, 腹痛而渴, 脈弦, 等。 可分為濕熱痢、寒濕痢、疫毒痢、虛寒痢、陰虛痢、休息痢6型, 臨床表現各有不同。

3辨證施治

1.濕熱痢疾

(1)證候泄瀉、痢疾初起, 身熱, 頭痛微汗, 腹痛而渴, 脈弦。

(2)治則清熱燥濕, 調氣行血。

(3)主方芍藥東加減。

(4)方藥芍藥、當歸、黃連、檳榔、木香、甘草、大黃、黃芩、官桂。

熱毒重者, 加白頭翁、金銀花;苔黃而幹, 熱盛傷津者, 去肉桂,

加烏梅。

2.寒濕痢

(1)證候脾濕過盛, 浮腫泄瀉, 嘔吐黃疸, 小便不利。 小便癃閑, 大便飧泄, 濡瀉。

(2)治則溫化寒濕, 調氣行血。

(3)主方胃苓東加減。

(4)方藥蒼術(泔浸)、陳皮、厚朴(薑制)、甘草(蜜炙)、澤瀉、豬苓、赤茯苓(去皮)、白術、肉桂。

3.疫毒痢

(1)證候熱毒痢疾。 腹痛, 裡急後重, 肛門灼熱, 下痢膿血, 赤多白少, 渴欲飲水, 舌紅苔黃, 脈弦數。

(2)治則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

(3)主方白頭翁東加減。

(4)方藥白頭翁、黃柏、黃連、秦皮。

若發熱急驟, 利下鮮紫膿血, 壯熱口渴, 煩躁舌絳, 屬疫毒痢者, 加生地、丹皮、金銀花涼血解毒;腹痛裡急後重較甚者, 加木香、檳榔、白芍以行氣消滯, 緩急止痛;膿血多者, 加赤芍、丹皮、地榆以涼血和血;挾有食滯者, 加焦山楂、枳實以消食導滯;惡寒發熱、外有表邪者,

加葛根、銀花、連翹以透表解熱。 用於阿米痢疾, 若配合吞服鴉膽子(桂元肉包裹), 療效更佳。

4.虛寒痢

(1)證候脾胃虛寒, 久瀉久痢。 大便滑脫不禁, 日夜無度, 甚則脫肛墜下, 或大便膿血, 下痢赤白, 臍腹疼痛, 裡急後重, 倦怠食少, 舌淡苔白, 脈遲細。

(2)治則溫補脾腎, 澀腸固脫。

(3)主方真人養髒東加減。

(4)方藥人參、當歸去蘆、白術焙、肉豆蔻面裹煨、肉桂去粗皮、甘草炙、白芍藥、木香不見火、訶子去核、罌粟殼去蒂萼, 蜜炙。

脾腎虛寒, 手足不溫者, 可加附子;脫肛墜下者, 加升麻、黃芪。

5.陰虛痢

(1)證候久痢傷陰, 濕熱未盡, 下痢膿血, 腹痛後重, 亦治休息痢。

(2)治則養陰泄熱, 清腸止痢。

(3)主方駐車丸合黃連阿膠東加減。

(4)方藥黃連、乾薑、當歸、阿膠(炙)、黃芩、芍藥、雞子黃。

6.休息痢

(1)證候脾胃虛弱, 食少便溏, 氣短咳嗽, 肢倦乏力。

(2)治則益氣健脾, 調氣導滯。

(3)主方參苓白術散加減。

(4)方藥白扁豆、白術、茯苓、甘草、桔梗、蓮子、人參、砂仁、山藥、薏苡仁。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白痢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白痢的臨床表現為凍膠或鼻涕, 兼見腹痛, 後重, 不能食, 小便清利, 或手足厥冷等。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