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蟲黴病

1流行病學

蟲黴病病人多生活于非洲熱帶雨林, 尤其是奈及利亞。 世界其他地區也可見到, 但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發。 病人多為男性, 約占發病者的80%, 成人為主, 年齡20~40歲者為多, 且職業多為農民。 傳播途徑不十分清楚。

2病因

病原菌為冠狀蟲黴, 感染初始於鼻中隔, 漸至鼻竇、喉部及面部中心區的皮下組織, 以鼻黏膜息肉及廣泛的可觸及的皮下局限性腫塊為特徵。

3臨床表現

初發時前鼻甲腫脹, 進展較慢, 偶可進展較快波及黏膜、鼻孔、口部及鼻竇。 病變常為雙側, 偶可單側。 腫塊擴大可逐漸累及前額、全鼻部、頰、上唇,

呈連續腫塊, 造成以面中部為中心的奇特毀容外觀。 腫塊可觸及與其上方皮膚不粘連, 但可與下方組織結構粘連緊密(黏著), 凸凹不平, 推動鼻甲向中隔方向可阻塞鼻孔通道, 伴發的水腫可波及頰部前額嘴唇, 眼皮也可因腫脹而閉合, 導致眼的角膜白斑。 腫塊無明顯疼痛, 附近淋巴結無腫大、無全身發熱等症狀, 免疫功能正常。 周邊骨質不受累, 損害界限清楚, 皮膚表面結構完整, 病呈慢性。 X線顯示鼻竇不透明, 通氣空間消失, 黏膜增厚, 病人血象正常。

4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直接鏡檢 取一柔軟完整的囊穿刺液或感染的鼻黏膜刮屑作KOH塗片, 見寬菌絲, 偶見分隔, 菌絲壁見有雙折光性, 分枝。

(2)真菌培養 沙堡培養基(不含放射菌酮)上菌落初為白色光滑,

漸變為淡棕色, 菌落鏡檢可見單核細胞狀大小的分生孢子的孢子囊。

(3)血清學 免疫擴散試驗可作為診斷和判斷療效的輔助方法。

2.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呈肉芽腫改變多為嗜酸粒細胞浸潤, 偶有小片灶狀壞死, 經常在多核巨細胞內見到不規則分枝、壁薄、偶爾有隔的寬菌絲, 並在其周圍有(PAS染色)厚的嗜酸性結構呈袖套狀環繞。

5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檢查, 發現類似孢子絲菌的星狀體, 可以診斷。 臨床上應與深部硬皮病和皮下惡性淋巴瘤相鑒別。

6治療

可給予碘化鉀治療, 連續治療3個月以上。 類固醇甲氧苄啶(磺胺增效劑)和磺胺甲惡唑及兩性黴素B也可選用。

7預後

預後較好。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蟲黴病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蟲黴病的臨床表現為前額、全鼻部、頰、上唇, 呈連續腫塊, 造成以面中部為中心的奇特毀容外觀。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