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學
蟲黴病病人多生活于非洲熱帶雨林, 尤其是奈及利亞。 世界其他地區也可見到, 但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發。 病人多為男性, 約占發病者的80%, 成人為主, 年齡20~40歲者為多, 且職業多為農民。 傳播途徑不十分清楚。
2病因
病原菌為冠狀蟲黴, 感染初始於鼻中隔, 漸至鼻竇、喉部及面部中心區的皮下組織, 以鼻黏膜息肉及廣泛的可觸及的皮下局限性腫塊為特徵。
3臨床表現
初發時前鼻甲腫脹, 進展較慢, 偶可進展較快波及黏膜、鼻孔、口部及鼻竇。 病變常為雙側, 偶可單側。 腫塊擴大可逐漸累及前額、全鼻部、頰、上唇,
4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直接鏡檢 取一柔軟完整的囊穿刺液或感染的鼻黏膜刮屑作KOH塗片, 見寬菌絲, 偶見分隔, 菌絲壁見有雙折光性, 分枝。
(2)真菌培養 沙堡培養基(不含放射菌酮)上菌落初為白色光滑,
(3)血清學 免疫擴散試驗可作為診斷和判斷療效的輔助方法。
2.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呈肉芽腫改變多為嗜酸粒細胞浸潤, 偶有小片灶狀壞死, 經常在多核巨細胞內見到不規則分枝、壁薄、偶爾有隔的寬菌絲, 並在其周圍有(PAS染色)厚的嗜酸性結構呈袖套狀環繞。
5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檢查, 發現類似孢子絲菌的星狀體, 可以診斷。 臨床上應與深部硬皮病和皮下惡性淋巴瘤相鑒別。
6治療
可給予碘化鉀治療, 連續治療3個月以上。 類固醇甲氧苄啶(磺胺增效劑)和磺胺甲惡唑及兩性黴素B也可選用。
7預後
預後較好。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蟲黴病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蟲黴病的臨床表現為前額、全鼻部、頰、上唇, 呈連續腫塊, 造成以面中部為中心的奇特毀容外觀。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