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名以腹部脹滿, 脹悶或腫脹主證的類疾病。 屬久治難愈之證。 《靈樞·脹論》:“夫脹者, 皆在於臟腑之外, 排臟腑而廓胸脅、脹皮膚, 故命曰脹。 ”“五臟六腑, 各有畔界, 其病各有形狀。 ”多由七情內傷, 六淫外侵, 飲食失節, 房勞過度, 致脾土受傷, 水濕痰瘀積滯不化而成。 脹病部位各異, 五臟六腑, 上下表裡, 皆可為脹。 (《臨證指南醫案·腫脹》)。 故脹病類頗多。 按臟腑分, 有肝脹、心脹、脾脹、肺脹、腎脹、膽脹、小腸脹、胃脹、腸脹、膀胱脹、三焦脹等;按邪正盛衰分, 有虛脹、實脹等;按病因分, 有寒脹、熱脹、食脹、氣脹、蠱脹、酒脹、血脹等。
②證名。 自覺脹悶不適之證。
脹氣
脹氣產生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吞下的氣體太多, 另一個是大腸製造的氣體太多。
1.吞下氣體過多
腸子的氣體約有90%經口吞入, 正常人每天所吞下的空氣大約有500~1000西西左右, 空氣中的主要成分為氧和氮, 人體吞下空氣到小腸時, 氧氣會被吸收, 而氮氣則跑到大腸成為大腸氣的主要成分。 很多情況下, 人體會不知不覺吞下空氣, 例如:嚼口香糖時、吃東西時狼吞虎嚥、邊吃東西邊說話、喝汽水、可樂、啤酒等碳酸性飲料時、或吃一些容易產氣的食物等。 另外, 還有一些人緊張時會不自主的作出吞口水的動作,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腸內氣體的增加。
2.大腸製造氣體太多
腸子會製造氣體是因腸蠕動障礙,
胃酸過多也會引起脹氣, 胃中過多的胃酸和胰液中和後會產生二氧化碳, 而造成脹氣、打隔。 另外, 肛門太緊排氣較困難, 和慢性便秘也會逐漸形成腹部脹氣的現象。 我們可經由直接分析體內氣體含量比例, 進而分析腹部脹氣的原因。 如果吞下太多氣體, 則腸中氮氣與氧氣的濃度會較高, 如果是腸內細菌發酵所造成的脹氣, 則腸中氫氣與氧氣的濃度會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