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瘰曆

瘰曆

語出《靈樞.寒熱篇》。 主要指頸部淋巴結結核。 又名“曆子頸”, “頸曆”, 或“鼠瘡”。 小者為“瘰”, 大者為“曆”。 多發於頸項及耳的前後, 病變可限於一側, 也可兩側同時發生, 也有延及頷下, 胸鎖乳突肌前後和髒下等處的。 以其形狀累累如珠, 歷歷可數, 故名。 病因肺腎陰虛, 虛火內灼成痰, 痰火結於頸項所致。 多見於體弱的兒童。 臨床表現:初起一個或數個大小如豆粒的結塊, 以後漸大。 其數增多, 連接三, 五個, 甚至十餘個。 皮色不變, 按之堅硬, 推之能動, 不作寒熱, 也不覺痛, 日久微覺疼痛, 結塊互相粘連成片, 其塊按之不動;將潰時皮色漸紅,

質地較軟, 破潰後膿稀薄如痰, 或如豆汁, 久不收口, 可形成竇道或瘺管, 故又名“鼠瘺”。 由於病因, 部位不同, 有“痰瘰”, “濕瘰”, “氣曆”, “筋曆”等名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