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脫肛驗案

案一

周女, 50歲, 2004年1月9日就診。 脫肛1周, 伴有肛門出血, 素有習慣性便秘, 舌淡紅, 苔薄, 脈弦細。 脫肛;治以清熱燥濕, 收斂固澀;處方:夏枯草30克, 明礬5克, 五倍子12克, 5劑。 煎煮後先熏後洗。 2006年3月10日因胃痛、便秘就診時訴藥後脫肛即收, 至今未發。

《本草綱目》曰:“脫肛有瀉痢、痔漏、大腸氣虛也”。 內治宜補氣、升提、固攝為主, 外治宜收斂、固澀為大法。 本案以五倍子、明礬煎湯熏洗治脫肛之法, 出自陳無擇《三因方》:“治肛脫不收:五倍子末三錢, 入白礬一塊, 水一碗, 煎湯洗之”。 二者酸澀收斂固脫, 且能止血除濕。 夏枯草本多用於清肝、散鬱結,

而《本草正義》雲其亦“具有溫和作用”, 可“治療血崩不止”(見《聖惠方》)、“補養血脈”(見《本草衍義補遺》), 一併外用, 取其止血補血之力, 果獲良效。

案二

榮女, 59歲, 2006年3月24日就診。 患者脫肛1周;長期腹瀉, 經常引起脫肛, 近期大便每日5~6次;舌紅絳、苔少, 脈細弦。 此乃脫肛;治以清熱燥濕, 收斂固澀。 處方:五倍子15克, 明礬15克, 5劑。 煎煮後先熏後洗。 二診(3月31日):脫肛止。

脫肛又稱“肛管直腸脫垂”, 是直腸黏膜、肛管、直腸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元, 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氣血不足, 氣虛下陷, 不能收攝, 以致肛管直腸向外脫出。 小兒氣血未旺, 老年氣血衰退、中氣不足, 婦女分娩用力耗氣, 慢性瀉痢、習慣性便秘、長期咳嗽等, 導致氣虛下陷, 固攝失司,

容易發生脫肛。 內治宜以補氣、升提為主, 外治則宜以收斂、固澀為大法。 五倍子明礬煎湯熏洗, 收脫甚捷。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