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隔布灸

【概述】

隔布灸法, 古代主要用於艾條灸法, 如清代《陳修園醫學叢書》載:“將針(指艾條)懸起, 離布寸半許, 藥氣自能隔布透入……取效較慢”。 它與下一章所述的雷火針、太乙神針和隔布按灸法(運動灸法)有所不同, 雖然都有隔佈施灸的特點, 但本法系懸起灸, 後者則屬按壓灸。 且所用的布有所區別, 用於雷火針的布, 為普通棉布;而隔布灸的布, 則多用浸過生理鹽水或藥液(藥液均據病證配製而成)的布。 所浸隔布灸在現代, 已經形成了一種以艾條為主而艾條及艾炷均可應用的隔物灸法。 從已有的實踐看, 此法不僅取材容易,

且因能保持灸療熱力均勻、持久, 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藥物透皮進入人體, 達到雙重的治療效果。 因此, 這也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的隔物灸法。

【操作方法】

目前臨床應用的有二法。

1、艾條灸法:取厚約0.2mm的紗布一塊, 其面積可根據需要而定, 如為經穴, 一般在2cm見方, 如為阿是穴, 按病灶大小截取。 用生理鹽水或藥液浸濕後, 略擰乾, 以一層紗布覆蓋穴區, 左手固定布面, 右手持點燃的艾條。 使火頭接近布面.行雀啄灸或迴旋灸, 布幹後淋濕再灸。 每次灸20~30min。 每日或隔日一次, 7~10次為一療程。

2、艾炷灸法:取醫院日常所用消毒紗布(敷料)一塊, 8cm見方, 折疊成2cm見方的紗布塊, 以生理鹽水或藥液淋濕後擰半幹。 將半幹敷料置於穴區。

用中壯艾炷點燃後置於敷料上, 待艾炷燃及一半時點燃另一炷備用, 艾灸出現灼熱感即換置備用炷艾。 余同法施治。 若紗布烘乾, 以生理鹽水或藥液淋濕後繼續灸治。 每次灸5~10壯, 每日或隔日一次, 7~10次為一療程。

【主治病證】

頸椎病、帶狀皰疹、多發性神經炎、痹症等病證。

【注意事項】

1、隔布灸要注意不可使紗布太幹, 以免燒焦灼傷肌膚。

2、艾炷隔布灸, 應預先將擬灸的幾壯艾炷都備好, 以免中斷灸療的過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