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隔藥糊灸

【概述】

隔藥糊灸, 是從古代隔藥末灸發展而來。 它主要指把藥物研末再用某些汁液調製成糊狀物, 並以此糊狀物作為艾條間接灸的隔物。 本法在民間早有應用, 如在《灸治經驗集》一書中曾記載如下一種隔藥糊灸法:用黃梔子打碎水煎取汁, 加入一些生薑汁, 混以麵粉和石灰各一份, 調成糊狀, 塗於穴位上。 再取薄生薑片, 上置艾炷後放在藥糊上施灸。 此法不僅取材不易製作繁複, 而且隔物也有二層, 所以臨床難以推廣。

早期多以艾炷作隔藥糊灸, 由於藥糊質地稀軟而塗抹面積較大, 艾炷灸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局限,

所以近年來已逐步由艾條灸代替。 和上述隔物灸一樣, 臨床上藥糊的組方也是根據中醫辨證, 用藥處方因病而異。 艾條隔藥糊灸, 藥糊製作較藥餅簡單, 而操作又較隔艾炷灸方便, 頗值得進一步推廣。

【操作方法】

先據病證辨證配方, 稱取中藥, 研成細末, 放入瓶內密封保存。 應用時, 根據情況用下列液汁之一調製成糊狀:麻油、蜂蜜、黃酒、米醋、生薑汁等。 藥糊的幹稀程度, 酌情而定, 一般以稠糊狀為宜。 選定穴位後, 用壓舌板蘸取適量藥糊置於穴區, 厚0.3~0.5cm, 直徑2~3cm。 如為神闕穴, 可以藥糊填滿臍眼為度。 以艾條作溫和灸或迴旋灸。 每次灸15~60min。 灸畢, 依據不同要求, 可將藥糊拭擦乾淨;或以橡皮膠覆蓋藥糊上, 24小時後(亦可保持到下次施灸前)除去。

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 7~10 日為一療程。

【主治病證】

主要用於支氣管炎、哮喘、脘腹疼痛、腸激惹征、小兒口瘡以及保健灸等。

【注意事項】

1、作為隔物的藥糊, 要求現調製現使用, 保持新鮮。 尤其是以酒、醋、薑汁等調製的, 更不宜擱置過久。

2、由於藥糊易改變形狀, 須囑患者儘量保持原來體位, 對體位易改變的部位, 可預先在藥糊上覆蓋一層膠布以固定形狀。

3、小兒患者如用艾炷灸有困難時, 可改用艾條可溫灸器隔藥糊懸灸。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