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沒藥

【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

【拼音名】Mò Yào

【英文名】Myrrh

【別名】末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及同屬植物樹幹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mmiphora myrrha Engl.[C.molmol Engl.]

採收和儲藏:11月至翌年2月採收。 樹脂可由樹皮裂縫自然滲出;或將樹皮割破, 使油膠樹脂從傷口滲出。 初呈淡黃白色粘稠液, 遇空氣逐漸凝固成紅棕色硬塊。 采得後去淨雜質, 置乾燥通風處保存。

【原形態】沒藥樹 低矮灌木或喬木, 高約3m。 樹幹粗, 具多數不規則尖刻狀的粗枝;樹皮薄, 光滑, 小片狀剝落, 淡橙棕色, 後變灰色。 葉散生或叢生, 單葉或三出複葉;小葉倒長卵形或倒披針形,

中央1片長7-18mm, 寬4-5mm, 遠較兩側1對為大, 鈍頭, 全緣或末端稍具鋸齒。 花小, 叢生於短枝上;萼杯狀, 宿存, 上具4鈍齒;花冠白色, 4瓣, 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 直立;雄蕊8, 從短杯狀花盤邊緣伸出, 直立, 不等長;子房3室, 花柱短粗, 柱頭頭狀。 核果卵形, 尖頭, 光滑, 棕色, 外果皮革質或肉質。 種子1-3顆, 但僅1顆成熟, 其餘均萎縮。 花期夏季。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1500m的山坡地。

資源分佈:分佈于熱帶非洲和亞洲西部。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呈不規則顆粒狀或粘結成團塊, 直徑約2.5cm, 有較小或更大的。 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或黃棕色相間, 無光澤或有時無光澤部分與有光澤部分相間。 有時夾有樹皮、木屑。 質堅脆, 破碎面顆粒狀, 有油樣光澤, 打碎後的薄片有亮光或半透明。

氣香而特異, 味極苦, 嚼時粘牙。 以塊大、棕紅色、香氣濃、雜質少者為佳。

【化學成份】含樹脂25%-35%, 揮發油2.5%-9%, 樹膠約57%-65%, 樹脂的大部分能溶於醚, 不溶性部分a及β罕沒藥酸(heerabomyrrholic acid), 可溶性部分含a、β及γ沒藥酸(commiphoric acid)沒藥尼酸(commiphorinic acid)a-及β罕沒藥酚(heerabomyrrhol), 尚含罕沒藥樹脂(heeraboresene), 沒藥萜醇(commiferin)。 揮發油在空氣中易樹脂化, 含丁香油酚(eugenol), 間甲苯酚(m-cresol), 枯醛(cuminaldehyde), 蒎烯(pinene), 檸檬烯(limonene), 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 罕沒藥烯(heerabolene)等, 並含多種呋喃倍半萜類化合物:8a-甲氧基莪術呋喃二烯(8a-methoxyfuranodiene), 8a-乙酸基莪術呋喃二烯(8a-acetylfu-ranodiene), 莪術呋喃烯(curzerene, isofruanogermacrene), 烏藥根烯(lindestrene), 呋喃桉-1, 3-二烯(furanoeudesma-1, 3-diene), 莪術呋喃二烯(furanodiene)。 反式和順式4, 17(20)-孕甾-3, 16-二酮(E, Z-guggulsterone)。 樹膠水解得阿拉伯糖, 半乳糖和木糖。

【藥理作用】沒藥的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沒藥的抗菌作用可能與含丁香油酚有關, 參見丁香條。 含油樹脂部分能降低雄兔高膽甾醇血症(飼氫化植物油造成)的血膽甾醇含量, 並能防止斑塊形成, 也能使家兔體重有所減輕。 與其他含油樹脂的物質相似, 沒藥(一般用酊劑)有某些局部刺激作用, 可用於口腔洗劑中, 也可用于胃腸無力時以興奮腸蠕動。 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 1:2對堇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所含揮發油對黴菌有輕度抑制作用。 沒藥煎劑20mg/kg股動脈注射, 可使麻醉狗股動脈血流量增加, 血管阻力下降。

【鑒別】

理化鑒別 (1)本品與水研磨, 形成黃棕色乳狀液。

(2)本品已醚浸出物或揮發油置於蒸發皿中, 待乙酸揮發散後, 皿底的薄膜狀殘渣用溴或發煙硝酸蒸氣熏後,
即顯紫紅色。 (檢查揮發油)(3)取本品粉末少許, 加新鮮配製的香草酸鹽酸試液數滴, 揮發油含量高者, 立即顯紫紅色, 含量低者則初顯黃色, 漸變成紫紅色。 (檢查揮發油)

【炮製】沒藥:揀去雜質, 打成碎塊。 制沒藥:取揀淨的沒藥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見熔化點, 取出放涼。 或炒至表面稍見熔化時, 噴灑米醋, 繼續炒至外層明亮光透, 取出放涼(沒藥每100斤, 用醋6斤);沒藥, 水飛過, 用缽坐熱水中, 以燈心同研, 則易細。

【性味】苦;平

【歸經】肝;脾;心;腎經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主治胸腹瘀痛;痛經;經閉;症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注意】

1.孕婦忌服。

2.《本草經疏》:凡骨節痛與夫胸腹脅肋痛,

非瘀血停留而因於血虛者不宜用。 產後惡露去多, 腹中虛痛者不宜用。 癰疽已潰不宜用。 目赤膚翳非血熱甚者不宜用。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沒藥, 大概通滯血, 打撲損疼痛, 皆以酒化服。 血滯則氣壅凝, 氣壅凝則經絡滿急, 經絡滿急, 故痛且腫。 凡打撲著肌肉須腫脹者, 經絡傷, 氣血不行, 壅凝, 故如是。

2.《醫學入門》:東垣雲, 沒藥在治瘡散血之科。 此藥推陳致新, 故能破宿血, 消腫止痛, 為瘡家奇藥也。

3.《本草綱目》:乳香活血, 沒藥散血, 皆能止痛消腫, 生肌, 故二藥每每相兼而用。

4.《本草經疏》:《本草經》, 沒藥味苦平無毒。 然平應作辛, 氣應微寒。 凡惡瘡痔漏, 皆因血熱瘀滯而成, 外受金刃及杖傷作瘡, 亦皆血肉受病。 血肉傷則瘀而發熱作痛, 此藥苦能泄,辛能散,寒能除熱。水屬陰,血亦屬陰,以類相從,故能入血分,散瘀血,治血熱諸瘡及卒然下血證也。肝經血熱,則目為亦痛、膚翳,散肝經之血熱,則目病除矣。

5.《藥性論》:主打撲損,心腹血瘀,傷折跌損,筋骨瘀痛,金刃所損,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飲之。

6.《海藥本草》:主折傷馬墜,推陳置新,能生好血,研爛,以熱酒調服。墮胎.心腹俱痛及野雞漏痔、產後血氣痛,並宜丸、散中服。

7.《日華子本草》:破癥結宿血,消腫毒。

8.《開寶本草》:主破血止痛。療杖瘡、諸惡瘡、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暈痛膚赤。

9.王好古:治心膽虛,肝血不足。

10.《本草綱目》:散血消腫,定痛生肌。

11.《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脈,固齒牙,長鬚髮。

【摘錄】《中華本草》 此藥苦能泄,辛能散,寒能除熱。水屬陰,血亦屬陰,以類相從,故能入血分,散瘀血,治血熱諸瘡及卒然下血證也。肝經血熱,則目為亦痛、膚翳,散肝經之血熱,則目病除矣。

5.《藥性論》:主打撲損,心腹血瘀,傷折跌損,筋骨瘀痛,金刃所損,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飲之。

6.《海藥本草》:主折傷馬墜,推陳置新,能生好血,研爛,以熱酒調服。墮胎.心腹俱痛及野雞漏痔、產後血氣痛,並宜丸、散中服。

7.《日華子本草》:破癥結宿血,消腫毒。

8.《開寶本草》:主破血止痛。療杖瘡、諸惡瘡、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暈痛膚赤。

9.王好古:治心膽虛,肝血不足。

10.《本草綱目》:散血消腫,定痛生肌。

11.《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脈,固齒牙,長鬚髮。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