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蒲輔周溫病誤補醫案

蒲老回憶前三十年, 有同道苟君年35歲, 其人清瘦, 素有咳嗽帶血。 仲春受風, 自覺精神疲乏, 食欲不振, 頭暈微惡寒, 午後微熱, 面潮紅, 咳嗽。 眾皆以本體陰虛, 月臨建卯(農曆二月), 木火乘金為癆, 以清燥救肺為治, 重用阿膠, 二冬, 二地, 百合, 沙參, 二母, 地骨皮, 丹皮之類, 出入互進。 至四月初, 病勢轉增, 臥床不起, 漸漸神識不清, 不能語言, 每午必排出青黑水一次, 量不多, 予以清稀粥能吞咽。 適蒲老於四月中旬返裡, 其妻延診, 觀其色蒼不澤, 目睛能轉動, 齒枯, 口不噤, 舌苔薄黑無津, 呼吸不便, 胸腹不滿硬, 少尿, 大便每日中午仍瀉青黑水一次,

肌膚甲錯, 不厥不痙, 腹額熱, 四肢微清, 脈象六部皆沉伏而數。 蒲老斷為陰虛伏熱之象, 處以複脈去麻仁加生牡蠣, 西洋參, 一日一劑[炙甘草六錢, 白芍四錢, 幹生地六錢, 麥冬(連心)六錢, 阿膠(烊化)五錢, 生牡蠣一兩, 西洋參三錢, 流水煎, 溫服, 日二次, 夜一次]。 服至十劑後, 病勢無甚變化。 諸同道有問蒲老“只此一法”者?蒲老答:“津枯液竭, 熱邪深陷, 除益氣生津, 扶陰救液, 別無良法”。 蒲老堅持讓患者服至十五劑而下利止, 原方去牡蠣續服至二十劑, 齒舌漸潤, 六脈漸達中候, 服至二十三劑, 脈達浮候, 其人微煩。 是夜之半, 其妻請蒲老出診, 說病有變, 往視, 四肢厥冷, 戰抖如瘧狀, 脈閉, 乃欲作戰汗之象, 囑仍以原方熱飲之, 外以熱敷小腹,
中脘, 兩足, 以助陽升, 希其速通。 這時正勝邪卻, 得汗則生;邪勝正卻, 不汗則危。 不一會汗出, 煩漸息。 次日往視, 汗出如洗, 神息氣寧, 脈象緩和, 仍與複脈加參, 大汗三晝夜, 第四日開始能言, 又微粘汗三旦夕, 自述已聞飯香而口知味。 繼以複脈全方加龜板、枸杞、西洋參, 服十餘劑, 遂下床第行走, 食欲增強, 終以飲食休息之而漸次恢復。 蒲老曰:“掌握初診, 是臨床的重點, 凡初診必須詳審有無新感, 若有新感, 無論陽虛陰虛之體, 必先解表, 庶免遺患, 今既因誤補, 邪陷正卻而氣液兩傷, 非持續性養陰生津之劑, 使正氣有可能與病邪一戰而複, 不能奏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