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說說居經與避年

在中醫文獻中, 月經每三個月來一次者, 稱為“居經”, 每一年來一次者, 稱為“避年”。 有人認為, 此乃稟賦不齊, 不屬病態。 但歷代醫家對此看法不盡相同。 筆者臨床發現不孕症患者多有月經失調, 且居經、避年者為多數, 故認為居經、避年者“稟賦不齊”者有之, 但屬病態者也不少。

歷代文獻簡述

明·李時珍雲:“月事一月一行, 其常也, 或先或後, 或通或塞, 其病也。 有行經只吐血衄血, 或眼耳出血, 是謂倒經;有三月一行, 是謂居經;有一年一行, 是謂避年。 ……此至以氣血有餘不足言, 而亦異常矣。 ”明確指出居經、避年是“其病也”。

張三雷說:“居經、避年, 因有因於稟賦者, 然總緣體弱血少之故, 若其先本不衍期, 而忽致間月乃行, 亦是不足之病。 惟間隔之期, 殊無一定, 有隔間一二月者, 亦常隔三五月者。 居經、避年等稱, 亦是隨意定名, 無甚義理。 ”以張氏之論, 居經、避年因稟賦不齊有之, 然而總的病因則是體弱血少, 體弱血少則影響沖任, 血海不能按時滿溢。

《傅青主女科》論及居經時說:“亦有天生……經水必一季一行……世因不少, 而嗜欲損夭之人, 亦複甚多。 ”說明除先天之因外, 後天虛損造成居經者也很多。

《濟陰綱目》則論述了居經與病脈的關係:“師曰:脈微, 氣血居虛, 年少者之血也, 乳子下利為可, 否者, 此謂居經。 三月一來, 寸口脈微而澀。 微則衛氣不足, 澀則氣血有餘, 衛不足其息短,

其形燥;血不足, 其形逆。 榮衛俱虛, 言語謬誤。 跌陽脈, 浮而澀, 澀則衛氣虛, 虛則氣短, 咽燥而口苦, 胃氣澀, 則失液。 少陰脈, 微而遲, 微則無精, 遲則陰中寒, 澀則血不來, 此謂居經, 三月一來。 ”充分說明居經屬病態。

病因病機

居經之病機與月經後期基本相同, 居經又多可轉化為避年。 中醫學認為“經本於腎”, 臨床以腎虛者為多, 其次也可見於血虛、血寒及痰濕。 《沈氏女科輯要》認為是體弱血少之故。 《濟陰綱目》則認為是氣血俱虛之故。 《坤元是保》又提出了“婦人肥胖, 經成二三月一行, 疾氣盛而驅脂, 閉塞經脈也”。 《傅青主女科》說“夫經本於腎, 其流五臟六腑皆歸之”, 又雲“虛後期而來少, 血虛而不足”。 以上論述說明, 腎虛、血虛、血寒、痰濕與居經、避年有關。

現代醫學認為, 居經、避年屬月經稀發之類。 月經稀發與閉經的原因大多是相同的, 即與腦垂體、卵巢、子宮及甲狀腺、腎上腺等機能活動有關。 而居經、避年主要是由於卵巢功能不足所致。 發育不全的卵巢, 對於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缺乏正常的反應, 因此不能分泌適量的雌激素及孕酮, 而使子宮內膜發生週期性變化。 這種人常見月經稀發或初潮較晚, 提示多有卵巢功能低下。 月經初潮後, 卵泡發育遲緩, 延期排卵, 則多見月經稀發, 其時間長短不一, 若每三月一行經, 則為居經, 一年一行經則稱避年。

臨床診治

居經、避年常發生於青春期及婚前者為多, 常提示腎氣未充。 其多有明顯的自覺症狀, 脈象平和。 但大多數第二性征發育較差。

婚後不育往往是其就診的主要原因。

中醫學認為, 居經與避年是可以生育的。 但在臨床中, 婚後數年不生育者, 患居經、避年者仍為常見。 故可以說居經、避年影響生育。 但患居經、避年者一旦懷孕, 經胎產、哺乳後, 常可月經盈月而至。 所以有醫者稱, 居經、避年者產後已病除。 這可能是卵巢功能恢復正常之故。

居經、避年患者, 如經合理的治療, 若月經能應時而至, 受孕機會能大大增加。 實踐證明, 經治療後絕大部分均可受孕, 久治不愈者屬少見。

居經、避年的治療, 根據“經本於腎”、“沖為血海”、“肝主藏血”等理論, 治療之法, 首以溫腎、益血調補沖任。 《傅青主女科》用助仙丹一方治療居經。 藥用白茯苓15克, 陳皮15克, 焦白術9克,

炒白芍9克, 炒山藥9克, 菟絲子6克, 杜仲炭3克。 此方健脾益腎, 療效可靠。 筆者臨床數十年, 也常用《傅青主女科》益經湯治療, 此方原為治年未老經水斷, 藥用熟地30克, 焦術30克, 當歸15克, 炒山藥15克, 炒白芍9克, 炒棗仁9克, 沙參9克, 柴胡3克, 杜仲3克, 紅參6克, 丹皮6克。 《傅青主女科》指出此方“心、肝、脾、腎四經同治藥也。 ”有補腎, 益氣, 健脾, 養血作用, 妙在補以通之, 散以開之, 心、脾、肝、腎通, 則經水自溢而通也。 此方為臨證經驗總結, 有促進卵巢功能作用。

此外對於居經和避年的治療, 也常用毓麟珠合桃紅四物東加減, 藥用人參15克, 白術12克, 雲苓12克, 炒白芍10克, 川芎6克, 當歸15克, 熟地15克, 菟絲子12克, 杜仲9克, 鹿角霜9克, 紫石英10克。 水煎服, 每次月經後服5劑, 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