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鶴膝風

以膝關節腫大疼痛, 而股脛的肌肉消瘦為特徵, 形如鶴膝, 故名。 病由腎陰虧損, 寒濕侵於下肢、流注關飾所致。 大多由“曆節風”發展而成。

症狀

病後膝關節腫大變形, 股脛變細, 形如鶴膝者。 該病多由經絡氣血虧損, 風邪外襲, 陰寒凝滯而成, 致肌肉日瘦, 肢體攣痛, 久則膝大而腿細, 如鶴之膝。

亦名鶴游風、遊膝風、鶴節、膝眼風、膝瘍、鼓槌風等(見《外科心法》卷五)。

本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 統屬于中醫“痹病”的範疇。

本病相當於西醫的骨結核、化膿性關節炎、骨膜炎以及其他以關節腫大、積水、變形為特徵的關節疾病。

病因病機

鶴膝風起於稟賦體虛、調攝失宜、足三陰虧損, 風邪外襲, 陰寒凝滯, 濕熱壅阻, 或濕流關節。 因其稟賦不足、三陰虧損、督脈經虛, 風寒濕邪結於經絡、血脈不流, 而導致筋縮而股瘦。 或因邪蘊化熱、則濕熱流注關節, 引起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 若失治或誤治則邪陷深變, 成為腫瘍化腐證。

婦人可由胎產經行失調, 或鬱怒虧損引起。

小兒多因先天所稟, 腎氣虛弱, 陰寒凝居於腰膝引起。 或因痢後腳痛瘓弱, 不能行履, 膝腫大而脛枯。

本病雖發於膝、肘關節局部, 但局部病變往往影響到全身。 早期不甚明顯, 在中晚期尤為明顯。 因其屬於慢性消耗性疾病, 病久必損及陰陽:偏陽則可發展為陽虛陰疽, 偏于陰則可發展為肝腎陰虛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