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血病所引起的厥證。 有血虛、血實的不同。 血虛而厥, 多見於失血過多或久病貧血, 因腦部一時缺血而突然暈厥, 面色蒼白, 四肢厥冷, 口張自汗, 呼吸緩慢。 血實而厥, 多因內有瘀血, 閉塞清竅, 以致突然昏倒, 牙關緊閉, 面赤唇紫。
簡介
血厥為病證名。 厥證之一。 指因失血過多或暴怒氣逆, 血郁於上而引起的昏厥重證。 血脫之厥, 多見於血崩、吐血等大失血病證, 症見突然暈厥, 面色白, 四肢厥冷, 腺細欲絕等, 治腚益氣固脫, 方用獨參湯等。 氣逆血鬱之厥, 症見突然昏倒, 牙關緊閉, 不省人事, 面唇青紫等, 治宜降逆、通瘀。
藥方
用通瘀煎(《類證治裁》:歸尾、山楂、香附、紅花、烏藥、青皮、木香、澤瀉)、化肝煎等。
治用白薇湯、倉公散( 《普濟本事方》 :瓜蒂、黎蘆、雄黃、礬石)。
辨證分類
實證
即郁冒, 由熱升風動引起。 《普濟本事方》卷七:“郁冒, 亦名血厥。 ”《類證治裁·厥症》:“鬱厥亦血厥症, 平居無疾, 忽默默無知, 目閉口噤, 惡聞人聲, 移時方寤。 由熱升風動, 郁冒而厥, 婦人多有之。 羚羊角散。 ”
虛證
因失血過多或血逆所致厥證。 《醫林繩墨·厥》:“有血厥者, 因而吐衄過多, 上竭下厥, 先致足冷, 有如水洗, 冷過腰膝, 入腹即死, 此血竭而作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