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被炒了

新聞說, 金融危機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企業、單位要有應對措施。 新聞似乎沒有說, 妻子們, 也要有應對措施。

妻子羅茜:

他下崗了, 碰上這樣的年月, 被炒也不只是他

我也不敢怨什麼

甚至連不快的情緒都不敢表現出來

怕給他受挫的心雪上加霜

總是鼓勵他

告訴他, 困境總是會過去的

但是, 我不能忍受的是

他怎麼可以越來越適應這樣的狀態

像沒事人一樣

雖然每次都會鼓勵他, 但也幾乎每次都讓自己心情轉陰

困境會不會過去, 我心裡沒底啊

每天下班回家, 看到他坐在電腦前

心裡就涼涼的

丈夫彭傑:

男人也有不安的時候

也有特別特別無助的時候

每次她說“沒事的, 會過去的”的時候

我就更難受

她是不允許我不振作

她明明看到我的消沉, 她還騙自己

她不知道, 我找工作已經碰壁了幾次

但即使如此, 我還是要表現出越挫越勇的決心

有時候, 自己覺得憋得累了

也心疼她要忙裡忙外

想讓大家都放鬆一下, 跟她講笑話

她的臉卻陰了

潛臺詞估計就是:就你還傻樂

妻子小曼:

他的公司在減薪、裁員

他沒有被炒, 不過收入也縮水了

他為此顯得很焦慮

我怕他壓力太大, 開始注意節儉了

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逛街買衣服

雖然這曾經是我每週必有的活動

我也乖乖地每天下廚, 減少下館子

試圖讓他知道

我並不會給他太大的經濟壓力

也不會害怕生活困境

兩個人嘛, 總是要同甘共苦的

但是他依然患得患失

我看他都已經將自己宣佈下崗了

丈夫范偉:

她其實是個好女人, 我從心裡承認

她甚至已經不會跟我要錢

用自己的工資, 支付著家裡的開銷

她也很少跟朋友出去聚會了

我挺欣慰有這樣的妻子

但也覺得, 她好像已經宣佈我要被炒了

公司的業務越來越少

有時上一整天的班, 都沒什麼事情做

老闆還沒讓我走人, 但我都覺得像白拿了人家工資

現在, 我覺得我在家也像白吃了她的飯

父親節時, 她讓我去取錢給雙方父母

並把她自己的卡給了我

她是想宣佈, 現在我連自己的父母也養不起了是吧

${FDPageBreak}

愛是真的, 互惠是假的

這兩對夫妻的內心剖白, 讓我們真的不得不感歎, 兩位妻子, 明明都在用心關心著自己的丈夫, 卻還是難以關心到他的痛處!

他們的字裡行間, 有對彼此滿滿的溫情。 但同時, 我們也不難看出, 他們的溫情似乎並沒有很好地傳達給對方。 反而, 溫情底下, 各自都有難以排遣的怨懟。

羅茜對丈夫的“體貼”, 其實是雙重的:一方面, 她覺得作為一個善解人意的妻子, 自己應該認同丈夫的處境, 理解他的心情, 儘量幫他擺脫心理的陰影, 振作起來;另一方面, 她對丈夫又有否定情緒, 不滿丈夫竟然下崗, 竟然沒有作為。 但是, 她還是愛丈夫的, 於是她必須抑制自己的不滿, 仍然選擇鼓勵和寬慰, 同時也讓自己常常心情“晴轉陰”。

第二對夫婦,

丈夫范偉的怨意看起來似乎更大。 雖然他承認欣慰妻子的節儉, 但他似乎沒有真的領情, 反而感覺妻子是在對他提出威脅。

心理學上有個詞, 叫做“假性互惠”, 在親密的關係中時常會出現。 意思是, 兩個人看似都在為對方著想, 甚至放棄自己的利益, 事實上卻是把自己的抱怨埋在心中。 這會導致雙方關係變得奇怪, 如果有“出口”, 便隨時可能爆發。

彭傑的笑話, 小曼拿出的銀行卡, 若在平時, 實在是沒什麼可生氣的, 但此時卻都無辜地成了抱怨的出口。 其實, 沒有這兩件事, 也還會有別的事端。 這是假性互惠的必然結果。

大男人, 小男人;大女人, 小女人

明明是真心真意對待彼此, 卻出現一個假性互惠的結果, 這樣的情景在婚姻生活中時有存在,

在諸如丈夫失業、家庭出現困境的時候, 便突出表現出來了。 這裡面, 其實隱含一些關係的錯位。

婚姻是依戀雙方的結合, 這種依戀, 可以是身體的依戀、經濟生活的依戀、價值感的依戀等等, 還有一種“戀父”或者“戀母”的依戀。 這很常見, 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父性強的男性將妻子弱化為女兒, 而母性強的女性則會將丈夫弱化為兒子。 我們也可以簡單地說, 是大男人與小女人、大女人與小男人間的結合。

但這樣的關係其實只是一方的感受, 並未考慮對方意願的角色。 如果你的母性恰好給到一個內心孩子氣的男人身上, 他便樂在其中, 享受他得到的另一份母愛;而你骨子裡也的確是個大女人, 這樣雙方就“和諧”了。 其他的關係亦然。

但上面這兩對夫妻,顯然沒有那麼和諧。

兩位妻子都無可爭議地愛自己的丈夫,處處為他考慮,就像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

丈夫彭傑也承認,自己彼時的確脆弱無助。可以說,他至少在那個時刻是渴望母愛一般沒有責怪的關懷的。但問題是,貌似母親角色的妻子,骨子裡其實是很小女人的。她的理智告訴她,不應該怪丈夫,但意識中她覺得一個男人是不應該軟弱和無助的。母親照顧孩子總是心甘情願的,即使他軟弱,但小女人的妻子,當真的要像母親一樣去照顧自己的丈夫時,心理其實是不平衡的。

而小曼與範偉的情況則不同,妻子體諒丈夫的焦慮,扮演自己大女人角色的時候,她並不知道,丈夫並不願意做一個被照顧的角色,這讓他無可適從,他理解為自己的無能,一無是處,工作如此,家庭也如此。

特別的愛,並沒有給到特別的他身上。這就是關係的錯位。

其實,婚姻雙方不僅有各自的父性母性與孩子性,也有種天然的互補互生能力。你是媽媽,他就是兒子;你是女兒,他就是爸爸。你示弱,他就不得不強起來。

羅茜骨子裡是小女人的,她可以讓丈夫先感受一下母愛的關懷,然後適時示弱,丈夫在滿足了被關懷後,自然會被放在強者的位置上,想偷懶、想自暴自棄都不行。她若裝傻,他就會把自己暗示成聰明者,情緒能力也被暗示了,這也是小男人成長所需要的暗示。

對於大部分的男人而言,被需要是種好感覺,他們是會累死累活為家裡這個“需要他的人”在所不辭的。

這也是解決小曼“吃力不討好”的方法。像範偉這般害怕“不被需要”的丈夫,往往在困境中會有更大的張力,他的焦慮是必然的,需要尊重而不需要消除。就算你有“氾濫成災”的母性,也不要在這樣的時刻傾瀉而出。

享受“搖擺的愛”

夫妻的情感中有父愛、母愛的成分,其實是件幸運的事。這種最溫馨的情感,我們長大後已經很少有機會能從父母那裡直接獲得,現在有了身邊的人來給予,當然求之不得。

夫妻關係中,即使有些家庭“父親”“母親”的角色會相對固定,但更多的情況是,戀父戀母、父愛母愛,這些情感在不時搖擺中。

一個有了兒女的妻子,還能適時向丈夫撒嬌,總是能贏來對方父親般的疼愛和呵護;有的男人有時也會讓自己邋遢粗心,讓妻子在他臨出門前,還得邊給他翻領子邊批評他什麼時候能自己照照鏡子,或者是和孩子搶著妻子削好的蘋果。這些生活場景,與浪漫無關,卻總是讓人樂在其中。

這些搖擺變化著的情感,有如婚姻的調情,生活因此多了許多美好的滋味。而這樣的情感,在這蕭條時期,靈活搖擺,更是他力量的來源。

其他的關係亦然。

但上面這兩對夫妻,顯然沒有那麼和諧。

兩位妻子都無可爭議地愛自己的丈夫,處處為他考慮,就像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

丈夫彭傑也承認,自己彼時的確脆弱無助。可以說,他至少在那個時刻是渴望母愛一般沒有責怪的關懷的。但問題是,貌似母親角色的妻子,骨子裡其實是很小女人的。她的理智告訴她,不應該怪丈夫,但意識中她覺得一個男人是不應該軟弱和無助的。母親照顧孩子總是心甘情願的,即使他軟弱,但小女人的妻子,當真的要像母親一樣去照顧自己的丈夫時,心理其實是不平衡的。

而小曼與範偉的情況則不同,妻子體諒丈夫的焦慮,扮演自己大女人角色的時候,她並不知道,丈夫並不願意做一個被照顧的角色,這讓他無可適從,他理解為自己的無能,一無是處,工作如此,家庭也如此。

特別的愛,並沒有給到特別的他身上。這就是關係的錯位。

其實,婚姻雙方不僅有各自的父性母性與孩子性,也有種天然的互補互生能力。你是媽媽,他就是兒子;你是女兒,他就是爸爸。你示弱,他就不得不強起來。

羅茜骨子裡是小女人的,她可以讓丈夫先感受一下母愛的關懷,然後適時示弱,丈夫在滿足了被關懷後,自然會被放在強者的位置上,想偷懶、想自暴自棄都不行。她若裝傻,他就會把自己暗示成聰明者,情緒能力也被暗示了,這也是小男人成長所需要的暗示。

對於大部分的男人而言,被需要是種好感覺,他們是會累死累活為家裡這個“需要他的人”在所不辭的。

這也是解決小曼“吃力不討好”的方法。像範偉這般害怕“不被需要”的丈夫,往往在困境中會有更大的張力,他的焦慮是必然的,需要尊重而不需要消除。就算你有“氾濫成災”的母性,也不要在這樣的時刻傾瀉而出。

享受“搖擺的愛”

夫妻的情感中有父愛、母愛的成分,其實是件幸運的事。這種最溫馨的情感,我們長大後已經很少有機會能從父母那裡直接獲得,現在有了身邊的人來給予,當然求之不得。

夫妻關係中,即使有些家庭“父親”“母親”的角色會相對固定,但更多的情況是,戀父戀母、父愛母愛,這些情感在不時搖擺中。

一個有了兒女的妻子,還能適時向丈夫撒嬌,總是能贏來對方父親般的疼愛和呵護;有的男人有時也會讓自己邋遢粗心,讓妻子在他臨出門前,還得邊給他翻領子邊批評他什麼時候能自己照照鏡子,或者是和孩子搶著妻子削好的蘋果。這些生活場景,與浪漫無關,卻總是讓人樂在其中。

這些搖擺變化著的情感,有如婚姻的調情,生活因此多了許多美好的滋味。而這樣的情感,在這蕭條時期,靈活搖擺,更是他力量的來源。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