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白豆3兩, 赤豆3兩, 綠豆的功效與作用3兩(俱連殼,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煎汁浸1宿, 曬、研), 蟬蛻(去頭足, 淨水飛)2兩, 銀花2兩, 元參2兩, 生地2兩, 荊芥穗3兩, 生耆3兩, 人中黃1兩5錢, 歸身1兩。
【制法】上為末, 用胡荽1兩, 酒浸1宿, 煎汁為丸, 如黍米大, 辰砂5錢為衣。
【功能主治】痘瘡。
【用法用量】每服1錢, 初見點時, 燈心湯送下;灌膿漿, 糯米1撮煎湯送下;初見不起發, 饅籠膏3厘煎湯送下。
【摘錄】《古方匯精》卷四
【處方】白豆3兩, 赤豆3兩, 綠豆的功效與作用3兩(俱連殼,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煎汁浸1宿, 曬、研), 蟬蛻(去頭足, 淨水飛)2兩, 銀花2兩, 元參2兩, 生地2兩, 荊芥穗3兩, 生耆3兩, 人中黃1兩5錢, 歸身1兩。
【制法】上為末, 用胡荽1兩, 酒浸1宿, 煎汁為丸, 如黍米大, 辰砂5錢為衣。
【功能主治】痘瘡。
【用法用量】每服1錢, 初見點時, 燈心湯送下;灌膿漿, 糯米1撮煎湯送下;初見不起發, 饅籠膏3厘煎湯送下。
【摘錄】《古方匯精》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