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幹血勞_雜病
【幹血勞】虛勞證候之一。多見於婦女。主要症狀有面目暗黑、肌肉枯乾而粗糙、肌肉消瘦、骨蒸潮熱、盜汗、口幹顴紅、易驚、頭暈痛、月經澀少,或閉經。是血枯血熱積久不愈,肝腎虧損,新血難生所致。
2017-03-10 -
乾咳_雜病
【乾咳】指無痰的咳嗆。輕者連咳十數聲會有少量粘痰咯出,重者難多咳亦無痰,咳聲高亢,喉癢乾燥,胸脅作痛,舌邊尖紅,苔黃而幹,脈細澀或弦數。中醫認為多系由於燥火傷肺,肺津受灼所致。
2017-03-10 -
氣淋_雜病
【氣淋】主要症狀見下腹至陰囊脹痛,小便澀滯或尿後疼痛,多因膀胱氣滯所致。若久病不愈,反見少腹墜脹急痛,排尿困難,尿有餘瀝,則是脾腎氣虛所致。
2017-03-10 -
氣厥_雜病
【氣厥】由於氣病所引起的厥證。有氣虛、氣實的不同。氣虛而厥,症見眩暈昏僕,面色淡白、汗出肢冷,氣息微弱,脈沉微等,類於低血壓或低血糖的昏厥。氣實而厥,每因暴怒氣逆所致,與“薄厥”同義。
2017-03-10 -
氣臌_雜病
【氣臌】臌脹類型之一。因於脾虛氣滯者,症見胸腹脹滿不適,按之仍覺柔軟,伴有氣逆,噯氣等症狀。因於七情鬱結、氣機壅寒者。症見腹大、青筋顯露,膚色蒼黃,四肢消瘦等。
2017-03-10 -
七疝_雜病
【七疝】古籍中把疝氣分為七種的合稱。指厥疝、症疝、寒疝、氣疝、盤疝、胕疝、狼疝(《諸病源候論》)。指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氣疝、狐疝、頹疝。(《儒門事親》)指沖疝、狐疝、頹疝、厥疝、瘕疝、潰疝、疽...
2017-03-10 -
偏頭痛_雜病
【偏頭痛】一種發作性的頭痛證。臨床表規以頭痛劇烈為主。但其痛處相對固定偏于左或右側。在比較疲勞或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容易發作。多因肝虛、肝陽偏亢、痰熱等所致。前人又有偏左屬風與血虛,偏右屬濕痰與熱之說,...
2017-03-10 -
偏沮_雜病
【偏沮】“沮”潤濕之意。“偏沮”是偏於半身出汗的症狀,因患側無汗,健側有汗,故偏於半身潤濕。由於氣血不能暢流周身所致。可見於中風或某些植物性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的疾病。《素問.生氣通天論》:「汗出偏沮...
2017-03-10 -
痞氣_雜病
【痞氣】五積病之一,屬脾之積(《難經.五十六難》)。右胃脘部位有腫塊突起,形狀像覆著的盤子一樣,日久不愈,會使人發黃疸,營養不能吸收而使肌肉消瘦,四肢無力等。多因脾虛氣鬱,痞塞不通,積氣留結所致。
2017-03-10 -
脾約_雜病
【脾約】語出《傷寒論》。指津液不足而大便秘結的一種病症。多因睥的運化功能失調,氣虛不能化津,致腸中津液不足,故大便幹結難解。
2017-03-10 -
脾痹_雜病
【脾痹】五臟痹證之一,主要症狀為四肢倦怠,胸悶,咳嗽,嘔吐清涎等。古人從脈象學說的觀點,認為本病由“肉痹”日久不愈,複感外邪,疾病深入發展所致,如《素問.痹論》說:「肌痹不已,複感於邪,內舍於脾。」...
2017-03-10 -
皮水_雜病
【皮水】水腫證候類型之一。主要表現為發病緩慢,全身性浮腫,肢體疼痛沉重,無汗,皮膚冷,四肢凹陷性水腫較重,脈浮。多由於脾虛濕盛、水溢皮膚所致。
2017-03-10 -
皮痹_雜病
【皮痹】語出《素問.痹論》。指以皮膚症狀為主的痹症。臨床表現為膚冷麻木等。由風寒濕邪氣侵於肌表,使衛陽之氣不能溫養所致。
2017-03-10 -
嘔血_雜病
【嘔血】指血隨嘔吐而出、色紫暗、量較多,並常夾有食物殘渣。多因胃中積熱,或肝鬱化火,逆乘於胃,脈絡瘀滯,陽絡損傷所致。以門靜脈性肝硬化、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病較為常見。
2017-03-10 -
嘔吐_雜病
【嘔吐】由於邪氣在胃、胃失和降、氣反上逆所出現的症狀,前人以有聲無物為嘔,無聲有物為吐,但實際上很難截然劃分,一般都統稱為“嘔吐”。臨床常見有胃寒、胃熱、傷食、痰濁等四種。胃寒的,嘔吐清水,口中多涎...
2017-03-10 -
腦風_雜病
【腦風】風邪上入於腦所引起的病症。屬頭風一類疾患,主要症狀:項背惡寒,腦戶穴(風府穴之上,為督脈、足太陽之會)局部冷感,惡風,頭部劇痛,痛連齒頰。
2017-03-10 -
瞑眩_雜病
【瞑眩】本來是指頭昏目眩、眼睛睜不開的症狀,但古書往往把瞑眩和藥物反應聯繫起來(《尚書.說命篇上》:「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即服藥後出現噁心、頭眩、胸悶等反應的,稱為“瞑眩”。
2017-03-10 -
脈痿_雜病
【脈痿】語出《素問.痿論》屬痿證之一。證見下肢肌肉萎縮無力,脛部軟弱不能站立,膝踝關飾不能提屈等。由心氣熱,氣血走於上,而使下部血脈空虛;或因失血過多,經脈空虛,使肌肉麻痹,進而發生本病。
2017-03-10 -
脈痹_雜病
【脈痹】語出《素問.痹論》。凡是指以血脈症狀為主的痹證。臨床表現為有不規則的發熱,肌膚有灼熱感、疼痛、皮府或見紅斑,多因血虛,以寒濕邪留滯血脈所致。
2017-03-10 -
攣痹_雜病
【攣痹】語出《素問.異法方宜論》。筋脈拘急為“攣”,肌府疼痛麻木為“痹”。泛指痹證的筋脈拘急,肌膚麻木,疼痛和關節活動不靈的一類症狀。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