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著_雜病
【肝著】古病名。見《金匱要略》。著,邪氣留著之意。由於肝臟氣血鬱滯,出現胸脅痞悶不舒,甚或脹痛,經過摸按後才覺得舒服,並喜歡熱飲的病證。
2017-03-10 -
肝厥_雜病
【肝厥】由肝氣厥逆而上沖的病症。主要症狀有手足厥冷、嘔吐昏暈、狀如癲癇、不省人事等。患者平素即有陰虛肝旺,常因受到精神刺激而誘發。
2017-03-10 -
肝痹_雜病
【肝痹】五臟痹證之一。主要症狀為頭痛,夜睡多驚夢,渴飲,多尿,腹脹,腰痛脅痛,足冷等。古人從髒象學說的觀點,認為本病由“筋痹”日久不愈,複感於邪,邪氣內積所致。如《素問.痹論》說:「筋痹不已,複感於...
2017-03-10 -
腹滿_雜病
【腹滿】“腹脹滿”。是指腹部脹滿的症狀。有虛實之分,虛證多因脾陽失運所致,每兼下利腹滿痛而喜溫、喜按,苔白,脈緩弱。實症多因熱結胃腸所致,每見便秘,腹痛拒按,苔黃燥,脈沉實有力。
2017-03-10 -
伏痰_雜病
【伏痰】又稱“宿痰”。指水飲由於內熱的煎熬而成的痰,停留在膈間較久而得名。在中醫認為伏痰與伏飲意義基本相同,但“飲”多伏於胸腹四肢,(類似於水腫和胸腹腔積水的現象)。而“痰”則全身各處均可潛伏,除一...
2017-03-10 -
伏梁_雜病
【伏梁】古病名。主要是指心下至臍部周圍有包塊(或氣塊)形成的病證,大多由於氣血結滯所致。古代文獻描述本病症狀主要有三種說法:五積病之一,屬心之積。症見臍上至心下部位有包塊,大如手臂,久不愈,令人心煩...
2017-03-10 -
伏瘕(虙瘕)_雜病
【伏瘕(虙瘕)】古病名。語出《素問.氣厥論》。“虙”與“伏”音義相通。指一種邪氣伏於大腸的瘕證。下腹部有時鼓起塊狀,但有時消散,可伴有腹痛,便秘等症狀。多因大腸熱氣鬱積所致。
2017-03-10 -
膚脹_雜病
【膚脹】語出《靈樞.水脹篇》。是寒氣留滯在皮膚之內而出現腫脹的病症。其臨床特點是腹部膨大,叩之中空不實,身腫,用指按壓腹部,被壓處凹陷不應手而起,皮厚而色澤無異常變化等。
2017-03-10 -
風消_雜病
【風消】古病名(見《素問.陰陽別論》)。指因情志鬱結而形體瘦削的一種證侯。婦女則見經閉,其發展可因血虛氣鬱而生內熱,陰液不斷被消耗,故形體日漸消瘦。《張氏醫通》說:「風消者,發熱消瘦」。
2017-03-10 -
風水_雜病
【風水】水腫症候類型之一。主要表現為發病急驟、脈浮、骨節疼痛,發熱惡風,浮腫以頭面較甚,多由於風邪侵襲,脾腎氣虛,肺氣失於肅降,通調水道的功能障礙,水氣不行所致。
2017-03-10 -
風痹_雜病
【風痹】又稱“行痹”或“周痹”俗稱“走注”,痹證類型之一。臨床表現肢體酸痛,痛而遊走無定處。病因風寒濕三邪中以風邪偏勝,而風邪易於遊走所致。故《素問.痹論》說:「其風氣勝者,為行痹。」
2017-03-10 -
肺脹_雜病
【肺脹】即肺氣脹滿。是泛指喘咳胸滿的病症。是由於肺失肅降所致。有虛實之分。實證多由邪氣壅肺,肺氣不降;虛證多由肺腎兩虛,導致腎不納氣,而肺氣上逆。可見於肺炎、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合併感染...
2017-03-10 -
肺癰_雜病
【肺癰】是肺部發生癰瘍、咳唾膿血的病症,類於肺膿瘍、肺壞疽等疾患。多因風熱病邪阻郁於肺,蘊結而成;或因嗜酒或嗜食煎炸辛熱厚味,燥熱傷肺所致。病情變化一般分為三期:表證期:主要表現為惡寒發熱、出汗、咳...
2017-03-10 -
肺痿_雜病
【肺痿】是陰虛肺傷的慢性衰弱疾患。主要症狀為咳嗽,吐出稠痰白沫,或伴有寒熱,形體消瘦,精神萎靡,心悸氣喘,口唇乾燥.脈象虛數等症。本病多續發於其它疾病或經誤治之後,津液一再耗損,陰虛內熱,肺受熏灼而...
2017-03-10 -
肺咳_雜病
【肺咳】指咳時喘息有聲,甚至咳出血的症候。①因肺經病變,咳喘有聲,甚則唾血之證。《素問·咳論》:“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因寒所致者,用麻黃湯;肺虛有火者,用瀉白一物湯、人參補肺湯。參見...
2017-03-10 -
肺痹_雜病
【肺痹】五臟痹證之一。主要症狀為惡寒、發熱、咳嗽、喘息、胸滿、煩悶不安等。由外邪閉阻肺氣或因“皮痹”日久不愈,病情發展所致。《素問.痹論》:「皮痹不已,複感於邪,內舍於肺。」一說由於生活失於調養,精...
2017-03-10 -
肺閉喘咳_雜病
【肺閉喘咳】此症多見於小兒,中醫認為是外邪壅阻於肺,肺氣郁閉不宣,而出現發熱、氣急、咳嗽,甚至鼻翼煽動,顏面蒼白,口唇發紺等的病症。(類似肺炎)在病因方面,中醫認為其有因風寒外束,或風溫犯肺;也有因...
2017-03-10 -
肥氣_雜病
【肥氣】古病名。五積病之一,屬肝之積(《難經.五十六難》)。左脅下有腫塊突起,狀如覆杯,久則咳嗽嘔逆,脈弦細。本病多由肝氣鬱結,瘀血停聚所致。類於脾臟腫大等疾病。
2017-03-10 -
反胃_雜病
【反胃】食後脘腹脹滿,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吐出不消化的食物,神疲乏力,舌淡,脈細無力,以其食入反出,故名。《金匱要略》稱為“胃反”,宋.朱端章《衛生家寶產科備要》作“翻胃”。主要是脾胃虛寒所致。
2017-03-10 -
呃逆_雜病
【呃逆】是氣逆上沖,喉間呃呃作聲,連續不斷的症狀。有由於過食生冷或過服苦寒藥物所引起,的;有由於過食辛熱或過服溫燥藥物所引起的;有由於精神刺激、情志失調、胃氣鬱逆引起的;也有由於久病、重病脾胃虛寒引...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