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沖湯由來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本方由炒白術、生黃者、[火段龍骨、[火段牡蠣、山萸肉、生杭芍、海螵哨、茜草、棕邊炭、五倍子諸藥組成。用於沖脈不固,證見血崩或月經過多,色淡清稀,心悸氣短,舌質淡,脈...
2017-02-22 -
升陷散由來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本方由生黃耆、柴胡、知母、桔梗、升麻五種藥物組成。用於治療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氣息將停,危在頃刻等症。有補中益氣、升提舉陷之功。 著...
2017-02-22 -
安奠二天湯由來
出處:《傅青主女科》 本方由人參、白術、扁豆、炙甘草、熟地黃、山藥、山萸肉、杜仲、枸杞諸藥組成。用於妊振少腹疼痛,胎動不安。有補益脾腎之效。「安奠」,穩穩地奠定;「二天」,即指脾腎,腎為先天...
2017-02-22 -
牛郎串由來
出處:《串雅內編》 本方由牽牛子、檳榔、茵陳、莪術、三棱、皂角諸位藥物組成,共為細末,醋糊為丸。用於治療邪熱上攻、痰涎壅滯、噎膈、反胃吐食;及積聚痞塊、瘡熱腫痛;或大小便不利;女人面色萎黃、...
2017-02-22 -
理中丸由來
出處:《傷寒論》 本方由人參、乾薑、炙甘草、白術四味藥物組成蜜丸。用於脾胃虛寒所致之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以及霍亂;或陽虛失血,或小兒慢驚,病後喜唾涎沫,及胸痹等證。有溫中袪寒,補益...
2017-02-22 -
一字散由來
出處:《濟生方》 本方由雄黃、細辛、川烏頭為末,薑汁或清茶調服。用於風寒之邪侵襲頭部所致之頭痛經久不愈,時發時止的頭風症。有袪風止痛之功。 「一字」者,古時服藥時用漢代五銖錢幣炒取藥末,填...
2017-02-22 -
達郁湯由來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 本方由升麻、柴胡、川芎、香附、白蒺藜、桑白皮、橘葉諸藥組成。用於治療抑鬱傷肝,嘔酸,陽痿不起等症。有疏肝解鬱、行氣泄熱之效。本方之中,升麻升發清陽;柴胡疏肝開鬱;川芎...
2017-02-22 -
火郁湯由來
出處:《蘭室秘藏》 本方是由升麻、葛根、柴胡、白芍藥、防風、甘草諸味藥物組成,共為粗末,每用15克,加連須蔥白3寸,水煎,不拘時服。用於治療心火下陷脾土之中,鬱而不得伸,五心煩熱諸證。有辛散...
2017-02-22 -
九分散由來
出處:《急救經驗良方》 本方由制馬錢子、麻黃、乳香、沒藥四味藥物組成,既可用無灰酒調下內服,亦可外用燒酒調敷。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受損,紅腫作痛等症。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效。 功能與主...
2017-02-22 -
磁朱丸由來
處方 磁石(煆) 200g 朱砂 100g 六神曲(炒) 400g歌訣磁砂丸最媾陰陽,神曲能俾穀氣昌;內障黑花聾並治,若醫癲癇有奇長。 制法 以上三味。朱砂水飛成極細粉,磁石、六神曲分別粉碎...
2017-02-22 -
清燥救肺湯由來
出處:《醫門法律》 本方由桑葉、石膏、人參、甘草、炒胡麻仁、阿膠、麥門冬、蜜炙枇杷葉、杏仁諸藥組成。用於溫燥傷肺,氣陰兩傷之頭痛身熱,乾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幹鼻燥,心煩口渴,舌幹無苔等症。有...
2017-02-22 -
通關散由來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 本方由豬牙皂、細辛二味藥物組成,研極細末,和勻,吹少許入鼻中取嚏。用於中惡客杵或痰厥所致之猝然口噤氣塞,人事不省,面色蒼白,牙關緊閉,痰涎壅盛,而屬於閉、實證者。有通...
2017-02-22 -
三品一條槍由來
出處:《外科正宗》 本品由明礬、砒石、雄黃、乳香四味藥物組成,先將礬、砒鍛紅,再研成細末,加雄黃、乳香二味,調搓成藥條,陰乾後外用。適用於痔瘡、肛瘺、癭瘤、疔瘡、發背、腦疽等症。有袪腐、拔瘺...
2017-02-22 -
大補陰丸由來
出處:《丹溪心法》 本方由黃柏、知母、熟地黃、炙龜板四藥組成,研末,用豬脊髓蒸熟,煉蜜為丸。用於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吐血;或煩熱易饑,足膝疼痛,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等證...
2017-02-22 -
升降散由來
出處:《寒溫條辨》 本方由僵蠶、蟬蛻、薑黃、大黃為末,黃酒、蜂蜜調勻冷服。用於溫病表裡三焦大熱, 證見憎寒壯熱、頭痛咽腫、煩渴引飲;或上吐下瀉、吐衄便血等。近年來廣泛應用於眩暈、胃脘痛、不寐...
2017-02-22 -
四生丸由來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 本方由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 生地黃四味藥物組成。用於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血色鮮紅,口乾咽燥,舌紅或絳,脈弦數有力等證。有涼血止血之效。 本方為治血熱吐衄之...
2017-02-22 -
如意金黃散由來
出處:《外科正宗》 本方由天花粉、黃柏、大黃、薑黃、白芷、紫厚樸、陳皮、甘草、蒼術、天南星十味藥物組成,研為極細末,未成膿用茶湯同蜜調外敷,成膿用蔥湯同蜜調敷等。用於癰疽,發背,疔瘡,乳癌,...
2017-02-22 -
開噤散由來
出處:《醫學心悟》 本方由人參、薑黃連、石姜蒲、丹參、石蓮子、茯苓、陳皮、陳倉米、冬瓜仁、荷蒂等十味藥物組成。用於治療噤口痢疾,火盛氣虛,下痢嘔逆,不能飲食諸症。有益氣健脾,化濕和胃之功。 ...
2017-02-22 -
平胃散由來
出處:《醫方類聚》 本方由陳皮、厚樸、蒼術、甘草四味藥物組成。用於濕滯脾胃,氣機受阻所致之脘腹脹 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穢噁心、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 苔白膩而厚...
2017-02-22 -
四色斷癇丸由來
出處:《幼科發揮》 本方由黃連、朱砂、膽南星、甘遂四味藥物組成,研為細末,粟米糊與豬心血杆為丸,燈蕊煎湯送服。用於小兒驚癇抽搐,日久不愈,一月一發或再發者。有袪風、鎮痙之功效。 由於本方之...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