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證型吐酸
證候表現:吐酸時作,噯氣酸腐,胸脘脹悶,喜唾涎沫,飲食喜熱,四肢不溫,大便溏瀉,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則治法:溫中散寒,和胃制酸 處方:香砂六君子東加味。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三章脾胃系病證(卷...
2017-03-04 -
脾胃虛寒型腹痛
治療方法:香砂理中湯。 證候表現:綿綿痛而無增減,欲得熱手按,及喜熱飲食,其脈遲者 病因病機:寒也 處方:香砂理中湯。 出處:《醫宗必讀》·卷之八(卷)·心腹諸痛(篇) 原文:綿綿痛而無增減,欲得...
2017-03-04 -
熱客小腸型腹痛
治療方法:《統旨》清中湯、《肘後》療卒腹痛方。 證候表現:熱痛者,二便閉赤,喜冷惡熱 病因病機:經雲:熱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也 治則治法:宜寒宜下,勿遽補也 處方...
2017-03-04 -
小腸濕熱型泄瀉
治療方法:承氣湯、芍藥柏皮湯、黃連解毒東加當歸芍藥。 證候表現:便膿血,小腹痛 病因病機:即火乘濕也 處方:承氣湯下之,再以黃連解毒東加歸、芍治之,次以芍藥柏皮湯止之。 出處:《類證治裁》·卷之四...
2017-03-04 -
虛寒痢疾
證候表現: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 治則治法:先溫其裡,乃攻其表。 處方: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身疼痛,有表有裡,必清便已調,其痛不減,方屬於表也。按:此條與上條相發明,上條無脹滿,此條已...
2017-03-04 -
腸虛胃實型痢疾
證候表現:下利,譫語 處方:陽明脈實,或滑疾者,小承氣湯主之;脈不實者,牛黃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病因病機:下利,譫語,柯氏謂腸虛胃實 治則治法:故取大黃之濡胃,無庸芒硝之潤腸。本論有脈實、脈滑...
2017-03-04 -
肝經虛寒型脅痛
治療方法:檳榔湯。 病因病機:肝虛寒 證候表現:脅下痛,脹滿氣急,目昏濁,視物不明,其脈遲弱者 處方:宜檳榔湯。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1-4冊)》·第四冊(卷)·諸痛門(門) 原文:肝虛寒,脅...
2017-03-04 -
脾腎虛寒型積聚
治療方法:溫白丸加丁香茯苓遠志。 病因病機:經曰:腎之積,名曰奔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腎為水髒而喜淩心,故上至心下,奔突如豚。腎居下焦,而善逆...
2017-03-04 -
脾胃虛寒型水腫
預後:脈弦大者易治,沉細者難痊。 誤治:此病最重,世醫皆用利水消腫之藥,乃速其斃也。 宜忌:若曾服芫花、大戟通利之藥,損其元氣或元氣已脫則不可治,雖灸亦無用矣。若灸後瘡中出水或雖服丹藥而小便不通,...
2017-03-04 -
小腸實熱型淋證(血淋)
治療方法:治實熱血淋方。 證候表現:小便淋瀝,血色鮮紅,脈必數而有力。 病因病機:心與小腸實熱 處方:柿蒂、側柏、黃連、黃柏、生地黃、牡丹皮、白芍藥、木通、澤瀉、茯苓。 出處:《醫宗必讀》·卷之八...
2017-03-04 -
小腸實熱型淋證(熱淋)
治療方法:導赤散。 證候表現:熱淋溺赤如血而少,時煩渴者 處方:導赤散。 出處:《類證治裁》·卷之七(卷)·淋濁(篇) 原文:熱淋溺赤如血而少,時煩渴者,(導赤散。)
2017-03-04 -
心經虛寒型虛勞
治療方法:遠志飲子、酸棗仁湯。 病因病機:曲運神機而成,虛寒則驚悸恍惚 證候表現:驚悸恍惚,神志不定 處方:宜遠志飲子。 處方:酸棗仁湯。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1-4冊)》·第一冊(卷)·諸傷...
2017-03-04 -
肝經虛寒型虛勞
治療方法:灸肝俞。續斷湯。 病因病機:盡力謀慮而成。虛寒則口苦骨疼 證候表現:口苦骨疼,筋攣煩悶 處方:宜續斷湯。 療法:灸肝俞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1-4冊)》·第一冊(卷)·諸傷門(門) ...
2017-03-04 -
肺經虛寒型虛勞
治療方法:溫肺湯。 病因病機:肺勞,預事而憂所成,虛寒則心腹冷氣 證候表現:心腹冷氣,胸滿背痛,吐逆 處方:宜溫肺湯。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1-4冊)》·第一冊(卷)·諸傷門(門) 原文:肺勞...
2017-03-04 -
脾腎兩虛寒濕內蘊型痿病
症狀:四肢倦怠無力,畏寒肢冷,腰酸膝軟,小便清長,或有便溏,舌體胖,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病因病機:脾腎陽衰,水濕內阻,筋脈失養。 治則治法:溫陽逐濕,健脾補腎。 方藥:附子東加減。附子(先煎...
2017-03-04 -
風寒外襲中焦虛寒型腰痛
治療方法:五積散去桔梗,加吳茱萸,或姜附湯,加肉桂、杜仲,外用摩腰膏。 病因病機:感寒而痛 證候表現:感寒而痛,其脈必緊,腰間如冰,得熱則減,得寒則增。 處方:五積散去桔梗,加吳茱萸。 方用:五積...
2017-03-04 -
陽虛寒凝型流注
治療方法:陽和湯。 證候表現:如孕婦患之,當問懷胎月數,倘未滿六個月。 處方:黃丸有麝香不可服,服防墮胎,當以陽和湯愈之。愈後再服三四劑,以代小金丹,杜其流走。 出處:《外科證治全生集》·治法(卷...
2017-03-04 -
脾氣虛寒型乳癰
證候表現:食少泄瀉;乳癰。 治療方法:理中湯、理中東加人參附子。 病因病機:脾氣虛寒也。 處方:理中湯。 處方:理中東加人參、附子。 出處:《景嶽全書》·卷之四十六賢集外科鈐(下)(卷)·乳癰乳岩...
2017-03-04 -
胃氣虛寒型乳癰
治療方法:香砂六君子東加乾薑。 證候表現:食少作嘔;乳癰。 病因病機:胃氣虛寒也。 處方:香砂六君子東加乾薑。 出處:《景嶽全書》·卷之四十六賢集外科鈐(下)(卷)·乳癰乳岩(五一)(篇) 原文:...
2017-03-04 -
陽虛寒凝型脫疽
治療方法:陽和湯、犀黃丸、小金丹。 證候表現:凡手足之無名指,患色白而痛甚者。 處方:大人以陽和湯,幼孩以小金丹,最狠者,以犀黃丸,皆可消之。色紅者,以熱癤、蛇頭等法冶之。 出處:《外科證治全生集...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