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感厲氣型瘰鬁
治療方法:藿香正氣散。 病因病機:四時殺厲之氣感冒而成, 證候表現:其患耳、項、胸、腋驟成腫塊,令人寒熱頭眩,項強作痛。 治則治法:調其血、和其氣, 處方:藿香正氣散之類是也。 出處:《外科正宗》...
2017-03-04 -
暑中三陽型瘰鬁
治療方法:連翹消毒飲。 病因病機:天時亢熱,暑中三陽,或內食膏粱厚味,釀結成患。 證候表現:色紅微熱,結核堅腫。 治則治法:清其脾、瀉其熱, 處方:連翹消毒飲之類是也。 出處:《外科正宗》·卷之二...
2017-03-04 -
肝燥腎虛型瘰鬁
治療方法: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 證候表現:若寒熱既止,而核不消散者。 病因病機:此肝經火燥而血病也。 治則治法: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六味地黃丸以生腎水。 處方: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六味地黃...
2017-03-04 -
肝熱氣盛型瘰鬁
治療方法:小柴胡湯、加味四物湯。 證候表現:若寒熱焮痛者 病因病機:此肝火風熱,而氣病也 治則治法:用小柴胡湯以清肝火,兼服加味四物湯以養肝血 處方:用小柴胡湯以清肝火,兼服加味四物湯以養肝血。 ...
2017-03-04 -
風痰濕摶型瘰鬁
治療方法:防風解毒湯。 病因病機:外受風寒縛於經絡。 證候表現:其患先寒後熱,結核浮腫。 治則治法:凡觀此症,別其風毒者散其風、除其濕。 處方:如防風解毒湯之類是也。 出處:《外科正宗》·卷之二(...
2017-03-04 -
痰飲凝結型瘰鬁
治療方法:子龍丸。 證候表現:瘰鬁生於項間,初起一小塊,不覺疼癢,在皮裡膜外,漸大如桃核,旁增不一。皮色不異看。 處方:以子龍丸,每服三分,淡姜湯每日送服三次,至消乃止。倘幼孩不善服丸,取小金丹,...
2017-03-04 -
正虛毒壅型瘰鬁
治療方法:須用針頭散敷之以去腐肉。再以如神散敷之,更服益氣養營湯。 證候表現:又或瘡口已破,核不腐則瘡口不能斂,或貼琥珀膏不應。 療法:須用針頭散敷之以去腐肉。 方用:再以如神散敷之,更服益氣養營...
2017-03-04 -
陽虛毒戀型瘰鬁
治療方法:外用豆豉餅、琥珀膏以驅散寒邪,補接陽氣,內服補中益氣湯、六味丸以滋腎水、培肝木、健脾土,亦有可愈者。 證候表現:《內經》曰:陷脈為瘺,留連肉腠,即此病也。 方用:外用豆豉餅、琥珀膏以驅散...
2017-03-04 -
脾滯痰結型瘰鬁
治療方法:芩連二陳湯。 病因病機:飲食冷熱不調,饑飽喜怒不常,多致脾氣不能傳運,遂成痰結。 證候表現:初起如梅如李,生及遍身,久則微紅,後必潰破,易於收斂。 治則治法:豁其痰、行其氣。 處方:芩連...
2017-03-04 -
風濕凝結型瘰鬁
治療方法:附子敗毒湯、神功散。 病因病機:其項後兩旁濕瘰鬁,經屬膀胱寒水,外感風邪與濕凝結。 證候表現:漫腫疼痛,皮色如常。 治則治法:有日久將潰,皮色透紅,微熱痛甚,其內外治法,用藥總不宜寒涼。...
2017-03-04 -
肝腎兩虛型瘰鬁
治療方法:外有隔蒜灸之法,或又用豆豉餅灸之。益氣養營湯、琥珀膏、六味丸、補中益氣湯。 證候表現:若經久不愈,或愈而復發,膿水淋漓,肌肉羸瘦者。 治則治法:若益氣養營湯以補氣血,六味丸以滋腎水、培肝...
2017-03-04 -
鬱怒傷肝型瘰鬁
治療方法:柴胡清肝湯。 病因病機:憂愁思慮,暴怒傷肝,蓋肝主筋,故令筋縮結蓄成核。 證候表現:生於項側,筋間形如棋子,堅硬大小不一,或陷或突,久則虛羸,多生寒熱,勞怒則甚。 治則治法:清其肝、解其...
2017-03-04 -
瘰鬁的辨證論治及預防
一、內治法 1、氣滯痰凝結塊腫大如豆粒,一個或數個不等。皮色不變,按之堅實,推之能動,不熱不痛;無明顯全身症狀;苔膩,脈弦滑。 辨證分析:情志內傷,肝氣不舒,脾失健運,痰熱內生,隨經絡循至頸部,痰...
2017-03-04 -
瘰鬁酒藥方(瘰癘)
【來源】《外科正宗》 【配方】鶴風草半斤,忍冬藤六兩,野蓬蒿四兩,野菊花四兩,五爪龍三兩,馬鞭草一兩五錢。 【制法】上藥切碎,用老酒十五斤,袋貯藥懸於酒內,封口,煮三香為度;取起水頓,浸一伏時。 【...
2017-03-09 -
柳根酒方(癭瘤)
【來源】《聖濟總錄》 【配方】柳根(須水所經露出者剉)三斤。 【制法】右一味,用水一鬥,煮取五升,用米三升釀之,酒成。 【主治】治瘤癭。 【用法】每服飲半升,空心日牛夜臥各一服。 說明:《普濟方》同...
2017-03-09 -
昆布海藻浸酒(癭瘤)
【來源】《普濟方》 【配方】昆布(洗去鹹味)、海藻(洗去鹹味)各一斤。 【制法】上細切,好酒一升,浸七日。 【主治】療頸下卒結硬核欲成癭。 【用法】量力取數服。 說明:原書無方名,據藥味及制法命名。
2017-03-09 -
集驗療癭酒方(癭瘤)
本病是指人體頸部囊腫或腫塊。證見色紅而高突,有如“纓絡”狀,故名鬱怒憂思過度,肝失條達,脾失健運,導致氣滯、痰凝、血瘀結於頸部而成,生活在山區的與水土有關。根據發病情況的不同,可分為氣癭、血癭、肉癭...
2017-03-09 -
黃藥子酒三(癭瘤)
【來源】《斗門方》 【配方】黃藥子500克,白酒10升。 【制法】將黃藥子洗淨切片,裝入絹袋,浸入酒中,容器封固,冷浸7天后即成。 【主治】痰熱互結所致的癭病。 【用法】早、晚各1次,每次1-2小盅...
2017-03-09 -
黃藥子酒二(癭瘤)
【來源】《醫部全錄》 【配方】黃藥子一升,酒一鬥。 【制法】將藥洗淨,剉,入酒浸之。 【主治】項下癭氣。 【用法】每日早晚常服一盞。忌一切毒物及戒怒,仍以線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
2017-03-09 -
白楊皮酒三(癭瘤)
【來源】《醫部全錄》 【配方】圓葉白楊皮十兩,秫米三鬥。 【制法】將白楊皮,勿令見風切,水五升,煮取二升,漬曲末五兩,以米如常釀酒。 【主治】癭瘤。 【用法】每旦一盞,日再服。
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