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上卷 產後諸症治法 血暈第二
分娩之後,眼見黑花,頭眩昏暈,不省人事者:一因勞倦甚而氣竭神昏;二因大脫血而氣欲絕;三因痰火乘虛泛上而神不守。當急服生化湯二、三帖,外用韭菜細切,納有嘴瓶中,用滾醋二鍾沖入瓶內,急沖產母鼻中,即醒。...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便數第二十
由脬內素有冷氣,因產發動,冷氣入脬故也。用赤石脂二兩為末,空心服。又方:治小便數及遺尿,用益智仁二十八枚為末,米飲送下二錢。又:又:桑螵蛸散桑螵蛸(三十個)、人參、黃芪、鹿茸、牡蠣、赤石脂(各三錢)...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瀉第二十一
產後泄瀉,非雜症有食泄、濕泄、水穀注下之論,大率氣虛食積與濕也。氣虛宜補、食積宜消、濕則宜燥。然惡露未淨,遽難驟燥,當先服生化湯二三帖,化舊生新,加茯苓以利水道,俟血生,然後補氣以消食,燥濕以分利水...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完穀不化第二十二
因產後勞倦傷脾,而運轉稽遲也,名飧泄;又飲食太過,脾胃受傷,亦然,俗呼水穀痢是也。然產方三日內,塊未消化,此脾胃衰弱,參、耆、術未可遽加,且服生化東加益智、香、砂,少溫脾氣,俟塊消後,加參、耆、術補...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痢第二十三
產後七日內外,患赤白痢,裡急後重頻並,最為難治。欲調氣行血,而推蕩痢邪,猶患產後元氣虛弱;欲滋榮益氣,而大補虛弱,又助痢之邪,惟生化湯減乾薑,而代以木香、茯苓,則善消惡露,而兼治痢疾,並行而不相悖也...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霍亂第二十四
由勞傷氣血,臟腑空虛,不能運化食物,及感冷風所致,陰陽升降不順,清濁亂於脾胃,冷熱不調,邪正相搏,上下為霍亂。生化六和湯:治產後血塊痛未除,患霍亂。川芎(二錢)、當歸(四錢)、黑薑、炙草、陳皮、藿香...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嘔逆不食第二十五
產後勞傷臟腑,寒邪易乘於腸胃,則氣逆嘔吐而不下食也。又有瘀血未淨而嘔者,亦有痰氣入胃,胃口不清而嘔者,當隨症調之。加減生化湯:治產婦嘔逆不食。川芎(一錢)、當歸(三錢)、黑薑、砂仁、藿香(各五分)、...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咳嗽第二十六
治產後七日內,外感風寒,咳嗽鼻塞,聲重惡寒,勿用麻黃以動汗;嗽而脅痛,勿用柴胡湯;嗽而有聲,痰少面赤,勿用涼藥。凡產有火嗽,有痰嗽,必須調理半月後,方可用涼藥,半月前不當用。加味生化湯:治產後外感風...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水腫第二十七
產後水氣,手足浮腫,皮膚見光榮色,乃脾虛不能制水,腎虛不能行水也。必以大補氣血為先,佐以蒼術、白術、茯苓補脾;壅滿,用陳皮、半夏、香附消之;虛火,加人參、木通;有熱,加黃芩、麥冬以清肺金。健脾利水,...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流注第二十八
產後惡露流於腰臂足關節之處,或漫腫、或結塊,久則腫起作痛,肢體倦怠,急宜用蔥熨法以治外腫;內服參歸生化湯以消血滯,無緩也。未成者消,已成者潰。蔥熨法:用蔥一握,炙熱,搗爛作餅,敷痛處,用厚布二、三層...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膨脹第二十九
其人素弱,臨產又勞,中氣不足,胸膈不利,而轉運稽遲,若產後即服生化湯以消塊止痛,又服加參生化湯以健脾胃,自無中滿之症。其膨脹,因傷食而誤消,因氣鬱而誤散,多食冷物而停留惡露;又因血虛大便燥結,誤下而...
2017-03-07 -
第二次分娩,順產還是剖腹產 ?
臨近分娩,很多准媽媽最為關心的當然是寶寶的分娩方式。應該來說,不同的分娩方式都有不同的作用,特別是對於第二次分娩的媽媽們來說,對於分娩方式的選擇更是非常的重要,當然很多人都會問第二次分娩,順產還是...
2013-12-28 -
早產兒的定義,引起早產的原因是什麼?
什麼是早產兒呢,就是在沒有到預產期出現的孩子,被稱之為早產兒,那這樣的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身體也都是比較脆弱的,所以家長也都是要進行注意,對出現這樣的問題的人不僅多,這也是因為女性在懷孕的時候,由...
2013-12-2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病可發汗證第二
大法,春夏宜發汗。 凡發汗,欲令手足皆周至,縶縶一時間益佳,但不欲如水流離。若病不解,當重發汗。汗多則亡陽,陽虛不得重發汗也。 凡服湯藥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凡雲可發汗而無湯者,丸散亦可用,...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生死期日證第二十
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夭,曰今且得汗,待時自己。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病氣內連腎。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夭,曰今且得汗,待時自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熱病...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十逆死證第二十一
熱病,腹滿脹,身熱者,不得大小便,脈澀小疾,一逆見,死。 熱病,腸鳴腹滿,四肢清泄注,脈浮大而洪不已,二逆見,死。 熱病,大衄不止,腹中痛,脈浮大絕,喘而短氣,三逆見,死。 熱病,嘔且便血,奪形肉,...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五臟氣絕死日證第二十二
熱病,肺氣絕,喘逆,咳唾血,手足腹腫,面黃,振栗不能言語,死。 魄與皮毛俱去,故肺先死,丙日篤,丁日死。 熱病,脾氣絕,頭痛,嘔宿汁,不得食,嘔逆吐血,水漿不得入,狂言譫語,腹大滿,四肢不收,意不樂...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至脈死日證第二十三
熱病,脈四至,三日死。脈四至者,平人一至,病人脈四至也。 熱病,脈五至,一日死。時一大至,半日死。忽忽悶亂者,死。 熱病,脈六至,半日死。忽急疾大至,有頃死。 《脈經》目錄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脈損日死證第二十四
熱病,脈四損,三日死。所謂四損者,平人四至,病人脈一至,名曰四損。 熱病,脈五損,一日死。所謂五損者,平人五至,病人脈一至,名曰五損。 熱病,脈六損,一時死。所謂六損者,平人六至,病人脈一至,名曰六...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八 平痓濕暍脈證第二
太陽病,發熱無汗,而反惡寒者,名剛痓.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者,名柔痓. 太陽病,發熱,其脈沉而細者,為痓. 太陽病,發其汗,因致痓.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動...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