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瓠散
《千金》卷二十二(注文)引《古今錄驗》:苦瓠散【處方】苦瓠1兩,蛇蛻皮半兩,蜂房半兩,梁上塵1合。【制法】上藥治下篩。【功能主治】浸淫瘡。【用法用量】以粉為粥和,敷紙上,貼之3日。【摘錄】《千金》卷...
2017-02-23 -
苦瓠丸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增補內經拾遺》卷三:苦瓠丸【處方】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肉7枚,苦瓠膜如棗核大。【制法】搗為丸。【功能主治】通身水腫。石水,少腹獨腫。【用法用量】1服3丸,如人行1...
2017-02-23 -
苦瓠湯
【處方】苦瓠1枚。【功能主治】中蠱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爛肝。【用法用量】水2升,煮取1升,服。立即吐愈。【摘錄】方出《肘後方》卷七,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四七
2017-02-23 -
《神農本草經》下經 苦瓠
味苦寒。 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生川澤。 名醫曰:生晉地。 案說文雲:瓠匏,匏瓠也。廣雅雲:匏瓠也。爾雅雲:瓠棲瓣。毛詩雲:瓠有苦葉。傳雲:匏謂之瓠,又九月斷壺。傳雲:壺瓠也。古今注雲...
2017-03-07 -
苦瓠葉的功效與作用
苦瓠葉 【出處】《滇南本草》 【拼音名】Kǔ Hù Yè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苦壺盧的葉。 【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曬乾搗碎為末,盛於磁器內,隨身邊,或走路口渴,用末一錢入水飲,不中水...
20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