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術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神術散 【出 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組 成】蒼術(米泔浸一宿,切,焙)150克 槁本(去土) 香白芷 細辛(去葉、土) 羌活(去蘆) 川芎 甘草(炙)各30克 【功 用】發汗解表,化蝕辟穢。 【主 治】外
-
麻黃人參芍藥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麻黃人參芍藥湯 【組 成】人參、麥冬各三分(1克),桂枝五分(2克),黃芪、當歸、麻黃、炙甘草、白芍藥各一錢(各3克),五味子五粒(1克)。 【主 治】治吐血外感寒邪,內虛蘊熱。 【用 法】熱服 【方 解】 綱目曰
2012-04-19 15 -
神白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神白散 【出 處】清·朱瑞章《衛生家寶》 【組 成】白芷一兩(9克) 甘草五錢(3克) 淡豆鼓五十粒(6克) 生薑三片(3克) 蔥白三寸(6克) 【方 訣】神白散用白芷甘 薑蔥淡豉與相參 一切風寒皆可服 婦人雞犬忌窺探
2012-04-19 17 -
加味香蘇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加味香蘇散 【出 處】《醫學心悟》 【分 類】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 成】紫蘇葉(5克) 陳皮(4克) 香附(4克) 甘草炙(2.5克) 荊芥(3克) 秦艽(3克) 防風(3克)蔓荊子 (各3克) 川芎(1.5克) 生
2012-04-19 11 -
九味羌活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九味羌活湯 【出 處】張元素方,錄自《此事難知》 【分 類】 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 成】羌活(9克) 防風(9克) 蒼術(9克) 細辛(3克) 川芎(6克) 白芷(6克) 生地(6克) 黃芩(6克) 甘草(6克)
2012-04-19 25 -
蔥豉桔梗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蔥豉桔梗湯 【出 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 成】鮮蔥白10克,苦桔梗5克,淡豆豉15克,焦山梔9克,薄荷葉5克,連翹6克,甘草3克,鮮淡竹葉12克。 【功 用】辛涼解肌,疏風清熱 【主 治】風溫初期。證見頭痛身熱
-
柴葛解肌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柴葛解肌湯 【出 處】《傷寒六書》 【分 類】解表劑-辛涼解表 【組 成】柴胡(6克) 幹葛(9克) 甘草(3克) 黃芩(6克) 羌活(3克) 白芷(3克) 芍藥(6克) 桔梗(3克) 【功 用】解肌清熱 【用 法
2012-04-19 19 -
使用益母草有哪些禁忌
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益母草的使用禁忌,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益母草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嫩莖葉。益母草嫩莖葉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益母草味辛苦、涼。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的作用,是女性經產病的重要用藥。益母草也要對症用才
-
中藥有哪些清熱藥材呢
很多人想要瞭解清熱解毒的藥材有哪些,下面我們為大家詳細介紹。 1、板藍根,中醫認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咽,適用於流感腦炎、乙型、丹毒、熱毒發斑、火眼、皰疹等。板藍根為十字花科大青葉屬植物菘蘭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藍根靛
2012-04-19 10 -
怎麼選擇煎中藥的器皿
如今,很多人用電磁爐等現代化的電器來熬中藥,但專家指出,在家自行煎制中藥時,最好選擇柴火、炭火或煤氣灶點燃的明火。 中醫專家表示,中藥講究“水火共制法”,雖然電磁爐、微波爐等現代化的家用電器完全可以達到上述明火的熱量,但它們對中藥材
-
服用中藥引起的嘔吐怎麼辦
有些人服用中藥湯藥為何會嘔吐?這是因為中藥方劑是由多種中藥配伍組成的,每種中藥都具有苦、辛、酸、麻、鹹、澀等不同的味道,所煎出來的煎劑將這些味道彙集到一起就會形成難以下嚥的氣味。特別是一些味覺神經敏感的病人,很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
-
你知道怎麼服用中藥
1、據介紹,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 飯後服用:大多數藥物宜在飯後服用,尤其是補益藥(如人參)、健胃藥(如補脾益腸丸)和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如甘露消毒片); 空腹時服用:驅蟲藥(如烏梅)和瀉下藥(如大承氣湯)則
-
你知道怎麼正確服用膨大海
膨大海可以治療咽炎、扁桃體炎。但有人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長期服用還會發生中毒反應。 中藥膨大海,為梧桐科落葉喬木膨大海的種子,味甘、淡、性涼。入脾、肺、腎經。功能:潤肺開音,清熱解毒。主治乾咳無痰、喉痛、音啞、目赤、牙齒痛等。由
-
哪些中成藥不宜服用
沒有標明生產日期與有效期的中成藥,乃屬偽劣藥品,當然不能服用。另外如果中成藥在貯存保管不當,也會出現失效或產生毒性、毒性增加等問題,應該予以注意: (1)片劑——片劑一般較光滑、質地堅硬,不易碎裂。 如果藥片表面發毛、變色或藥片鬆散
-
有哪些煎服中藥的方法
一、煎法 中藥在煎煮時,首先應注意煎藥用具、煎藥水量、煎藥的火候及煎藥的方法。 1.煎藥用具:煎煮中藥最好用砂鍋、陶器、瓦罐,因其導熱圴勻,熱力緩和,鍋周保溫性強,水分蒸發量少,不易發生化學變化且價格低廉。也可用搪瓷器皿、鋁鍋、不
2012-04-18 11 -
煎服中藥有哪些注意事項
煎藥的目的,是把藥物裡的有效成分,經過物理、化學作用(如溶解、擴散、滲透和脫吸附等),轉入到湯液裡去。一包包中藥,不能簡單地加些水煎煮一下就算完事,還需要注意一些原則、方法和條件。一般說來,需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用具 中藥湯劑的品
-
你知道怎麼喝苦澀中藥
大多數中藥味苦,難於進口。 大多數中藥味苦,難於進口。有時候,有的病又不得不連服多帖,有些人真的是皺著眉頭,含著眼淚吞服。 根據中醫師的教導,和我多年服用中藥的經驗,總結出中藥祛苦六法,可以讓中藥比較容易入口。 中藥祛苦法簡介如
-
怎麼掌握中藥服用的溫度
傳統的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僅服法就有十多種,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37℃時再喝;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
-
怎麼掌握煎煮中藥的火候
煎中藥很講究火候,也就是說很注意煎藥火力及煎藥時間的長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據藥物的性質。解表類藥物氣味芳香,含揮發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過度揮發而造成損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時間要短,頭煎藥煎沸15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
2012-04-18 14 -
煎煮中藥可以用礦泉水
水質會對中藥的藥效產生影響。對煎藥用水,歷代名醫均有嚴格要求,如李時珍將煎藥用水就分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種,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餾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純淨,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影響。 我們雖無法像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