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丁散
【處方】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地榆 紫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各15克【制法】共研細末。【功能主治】治破傷風,邪在半表半裡,頭汗出而身無汗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溫米湯調下。【摘錄】《醫宗金鑒》卷七十五
-
油蜜煎
【處方】香油 蜂蜜的功效與作用 童便各200毫升【功能主治】治難產,漿瀝胞幹,胎不得下。【用法用量】上藥和勻,入銅鍋內,慢火煎三沸,掠去沫,調滑石末30克,或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末,攪勻頓服。外以油、蜜於母腹臍上下摩之。【摘錄】《濟陰綱目》
2017-02-18 12 -
雲母散
【處方】雲母粉 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22.5克 龍骨 赤石脂各15克【制法】上五味,搗羅為細散。【功能主治】治久痢經年不愈。【用法用量】每服3克,溫酒或米飲調下,日三夜一。【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2017-02-18 14 -
薏苡仁粥
【處方】薏苡仁30克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60克【制法】將薏苡仁、粳米共同煮粥。【功能主治】利濕,清熱。可作為水痘患兒的輔助治療。【用法用量】每日2次,作主食吃。【摘錄】《老老恒言》
2017-02-18 12 -
益氣養陰通絡湯
【處方】南沙參20克,北沙參20克,麥冬20克,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參25克,川芎的功效與作用15克,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15克。【功能主治】益氣養陰,化瘀通絡。主氣陰兩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
2017-02-18 34 -
養肺清肝湯
【處方】生地12克,寸冬15克,沙參12克,白芨的功效與作用12克,白芍的功效與作用12克,黃芩的功效與作用9克,膽草12克,草決15克,菊花的功效與作用9克。【功能主治】養肺陰,清肝熱。主肝肺蘊熱。(泡疹性角結膜炎)【用法用量】水煎服,
2017-02-18 19 -
保和溫胃丸
【處方】神曲3兩,楂肉3兩(炒),萊菔子3兩(炒),陳皮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草果1兩(炒)木香1兩(研)。【制法】上為末,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濃汁為丸,收曬7日。【功能主治】食停中脘,抑遏清陽,胸膈痞滿,惡寒不止,脈沉實者。【用法用量】每服3
2017-02-18 22 -
八痞丸
【別名】拓痞丸【處方】桂心3分,曾青(無,代以空青)3分,牡丹3分,鱣頭甲(頭漬,炙令黃色)3分,乾薑3分,蜀漆7分,細辛6分,龍膽5分,附子4分(炮)。【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兒痞,面黃羸瘦,丁奚不欲飲食
2017-02-18 10 -
拔疔紅膏
【處方】銀朱3錢(水飛,曬乾),蓖麻仁2錢,嫩松香5錢,黃丹1錢(曬乾),輕粉5分。【制法】上搗為膏。【功能主治】拔疔。主疔瘡、無名腫毒,已成膿或未成膿,已潰或未潰。【用法用量】以銀針將疔頭挑破,用紅膏1小團安膏藥當中貼之,疔即拔出;或畏
-
白芍藥散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白芍藥散【處方】白芍的功效與作用藥30克 牡蠣的功效與作用30克(燒為粉)熟幹地黃30克 桂心30克 乾薑30克(炮裂,銼)鹿角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烏賊魚骨30克 黃耆30克(銼)龍骨30克【制法】上藥搗.細
2017-02-18 16 -
半枝蓮飲
《本草綱目拾遺》卷五引《百草鏡》:半枝蓮飲【處方】鼠牙半支蓮30克【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腫消癰。主發背,對口,癰腫,疔瘡。【用法用量】上藥一味搗汁,陳酒和服。渣敷留頭,取汗而愈。【摘錄】《本草綱目拾遺》卷五引《百草鏡》《綱目拾遺》卷五引
2017-02-18 10 -
白柏丸
《醫學入門)卷七:白柏丸【處方】白術15克 黃柏 生地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地榆 香附的功效與作用各6克【制法】共為細末,蒸餅為丸。【功能主治】濕熱下血。【用法用量】每次6~9克,溫開水送下。【摘錄】《醫學入門)卷七《醫學入
2017-02-18 16 -
巴豆油膏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巴豆油膏【處方】巴豆的功效與作用4克 蛇床子4克 大黃4克 海桐皮4克 羊蹄根4克 胡麻油10毫升 凡土林20克【制法】前五味藥,共研為細末,再以麻油、凡士林調膏。【功能主治】神經性皮炎。【用法用量】塗敷患處。【摘錄
2017-02-18 11 -
白虎化斑湯
【處方】石膏(生用)、知母、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蟬蛻、麻黃、大黃(生用)、黃芩的功效與作用、連翹、黑參、竹葉。【功能主治】痘為火悶,不得發出。【用法用量】水煎,大劑頻服。【摘錄】《張氏醫通》卷十五
2017-02-18 16 -
薄芥湯
【處方】薄荷的功效與作用2錢,荊芥2錢,苦參的功效與作用2錢。【功能主治】火斑瘡。天氣嚴寒,向火烘手,炙傷皮膚,因而成斑,變成痛痙。【用法用量】煎湯一碗,洗之。即愈。【摘錄】《洞天奧旨》卷十三
2017-02-18 12 -
白薇丸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白薇丸【處方】白薇、車前子,各三分。澤蘭、太一餘糧、赤石脂、細辛、人參的功效與作用、桃仁的功效與作用(去皮尖.熬)、覆盆子、麥門冬(去心)、白芷,各一兩半。 紫石英、石膏(研)、蒿本、梔子、卷柏 ,各五 分。 蒲黃
-
白茅散
【處方】丁香1分,花桑葉的功效與作用1分,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去蘆)1分,藿香葉(去土)1分,白茅根(銼)1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吐逆不定。【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量大,小分服,不拘時候。【摘錄】《衛生總微
2017-02-18 10 -
巴豆方
《普濟方》卷五十九引《經驗良方》:巴豆方【處方】巴豆的功效與作用1枚(去油取霜)。【功能主治】傷寒後不能轉攝,舌出不收者。【用法用量】用紙撚卷之,納入鼻中,其舌即收。【摘錄】《普濟方》卷五十九引《經驗良方》方出《肘後方》卷七。名見《普濟方
2017-02-18 18 -
斑龍腦珠丸
【處方】鹿角霜1斤,鹿角膏4兩(用酒溶開),山藥的功效與作用半斤,熟地黃4兩,柏子仁4兩,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4兩,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4兩,破故紙4兩,杜仲的功效與作用4兩,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2兩,遠志的功效與作用1兩。【制法】上為末,入鹿
2017-02-18 31 -
柏葉洗方
【處方】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4兩,蘇葉4兩,蒺藜秧8兩。【制法】共為粗末。【功能主治】清熱、潤膚、止癢。主牛皮癬(白疕風),魚鱗癬(蛇皮癬)及其他皮膚乾燥脫屑類皮膚病。【用法用量】裝紗布袋內,用水5-6斤,煮沸30分鐘,去滓浸洗。【摘錄】《
2017-02-1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