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地膏
【處方】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研如泥成膏)木香(細末)【功能主治】治打撲傷損,及一切癰腫未破。【用法用量】上以地黃膏隨腫處大小攤於紙上,摻木香末一層,又再攤地黃膏,貼腫上。不過三五次即愈。【備註】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衛生鴻寶》卷六補。
-
宣郁定痛湯
【處方】白芍的功效與作用30克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丹皮各9克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6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白芥子 大黃 牛膝 炒梔子各3克【功能主治】治兩脅作痛,日久不愈,時作時止,作時身發寒熱,不思飲食,屬肝膽氣鬱,肝血瘀
2017-02-18 12 -
新法半夏湯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新法半夏湯【處方】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白)、神僸(炒),各四兩。草果(煨.去皮)、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僸(炒),各二兩三錢。乾薑(炮)四兩,丁皮、木香、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各七錢半。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四錢半。【炮製】上
2017-02-18 12 -
香芎湯
【別名】香芎散(《禦藥院方》卷九)。【處方】芎藭 羌活(去蘆頭)細辛(去苗、葉)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去叉)莽草 郁李仁(去皮,研)各15克【制法】上六味,搗為粗末。【功能主治】治風壅齒痛不可忍,或牙齒動搖,並口內生瘡者。【用法用量】每用15
2017-02-18 12 -
小駐車圓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去蘆)二兩,訶子(炮.去核)一兩,乾薑(炮)、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去須),各三分。【炮製】上為細末,用阿膠的功效與作用一兩三分,水煎成汁,搜和為圓,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兒冷熱不調,或乳哺失節,泄瀉不止,或下痢
-
先期湯
【處方】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 川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藥各6克 黃柏 知母各3克 條芩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炒)各2.4克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香附的功效與作用 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2.1克【功能
2017-02-18 28 -
仙術湯
【處方】蒼術(去皮)四十八斤,棗的功效與作用(去核)二鬥四升,乾薑(炮)二十四兩,杏仁的功效與作用(去皮.尖.麩炒.別搗)六斤,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炒)十四斤,鹽(炒)二十五斤。【炮製】上為細末,入杏仁和勻。【功能主治】辟瘟疫,除寒濕,溫脾
2017-02-18 34 -
瀉白化血湯
【處方】桑白皮15克,地骨皮10克,花蕊石15克,三七的功效與作用粉的功效與作用3克(吞服),血餘炭10克,甘草的功效與作用5克。【功能主治】清熱瀉肺,祛瘀止血。主肝火犯肺,熱傷血絡,肺失清潤。【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症狀較重者,每
2017-02-18 12 -
芎歸湯
《普濟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芎歸湯【別名】立效散(《普濟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處方】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各1千克【功能主治】治婦人產後乳懸,兩乳忽然伸長,細小如腸,向下垂墜,直過小腹下,痛不可忍,危在須臾
2017-02-18 12 -
雄蚣膏
【處方】雄黃9克,蜈蚣的功效與作用3條(瓦焙)。【功能主治】清火解毒。主肝火內鬱,濕熱外侵,結於肌膚。【用法用量】分別研為細末,混合均勻,香油調塗患處,每日3次。【摘錄】王法昌方
2017-02-18 10 -
犀角紫河車丸
【處方】紫河車1具(洗淨,焙乾用)鱉甲(酥炙)桔梗(去蘆)胡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芍藥 大黃 貝母(去心)敗鼓皮心(醋的功效與作用炙)龍膽草 黃藥子 知母各7.5克 犀角(鎊末)蓬術 芒消各4.5克 朱砂6克【制法】上藥十五味,為末,煉蜜為丸
2017-02-18 51 -
小茴香酒
【處方】小茴香30克【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治白濁。由精道受風寒而成,湯藥全不效者。【用法用量】用黃酒的功效與作用250毫升燒滾沖,停一刻,去滓服酒。【摘錄】《醫林改錯》
2017-02-18 27 -
芎歸首烏飲
【處方】川芎的功效與作用9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0克 鮮首烏的功效與作用15克(打碎)青皮4.5克 草蔻仁3克(研)柴胡的功效與作用1.8克 炒枳殼4.5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2.4克【功能主治】治孕婦瘧疾。【用法用量】上藥加酒200毫升,
2017-02-18 32 -
消毒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消毒散【處方】牛蒡子六兩,荊芥穗一兩,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二兩。【炮製】上為粗末。【功能主治】治小兒瘡疹已出,未能勻透,及毒氣壅遏,雖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及治大人、小兒上膈壅熱,咽喉
-
芎歸補中湯
【處方】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炒)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杵,炒)黃耆(炙)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白術(炒)芍藥(炒)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炒)各3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1.5克【制法】上藥為末。
2017-02-18 10 -
小半夏加茯苓湯
【處方】半夏的功效與作用18克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15克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9克【功能主治】治停飲嘔吐,心下痞悶,頭眩心悸者。【用法用量】上藥三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兩次溫服。【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2017-02-18 45 -
虛風丸
【處方】天蓼木 吳白芷 白鮮皮 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去黑皮)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獨活(去蘆頭)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去蘆頭)天南星(酒浸,切片,酒煮)天麻的功效與作用(酒煮)烏蛇(酒浸,去皮、骨)全蠍(微炒)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去蘆頭)麻黃(去根
-
宣胞丸
【處方】黑牽牛30克(半生半熟)青水香30克(斑蝥7枚,用青木香炒香,用斑蝥5枚)川木通30克(炒)【制法】上為末,用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外腎腫痛。【用法用量】每服30丸,酒或鹽湯送下。【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九
-
香附旋複花湯
【處方】生香附的功效與作用9克 旋複花(絹包)9克 蘇子霜9克 廣皮6克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15克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塊9克 薏仁15克【功能主治】治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如瘧狀。【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
2017-02-18 14 -
消飲丸
【處方】乾薑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各60克 白術160克 枳實4枚(炙)【制法】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溫中健脾,利水消飲。治飲酒過多,損傷脾胃,致成酒澼,痰水不消,腹中有水聲,滿逆嘔吐,目視疏疏,耳聾。【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