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肉生肌藥
【處方】大黃1兩,雄黃半兩,蓖麻半兩(去殼),輕粉1錢,乳香1分。【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瘰鬁。【用法用量】依瘡口大小摻之,亦用雲母膏外貼。瘡口大者,10日可愈。【摘錄】《醫方類聚》卷一八○引《吳氏集驗方》
2017-02-17 21 -
炙粉草膏
【處方】大粉草(120克,用長流水浸透,炭火上炙幹,再浸再炙,如此三度,切片)90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身90克【功能主治】治懸癰已成,服藥不得內消,服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既潰者即斂。【用法用量】水750毫升,慢火煎稠,去滓再煎,稠厚
2017-02-17 19 -
人參條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草從新》原作參條 【拼音名】Rén Shēn Tiáo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 【功能主治】《本草從新》:生津,止渴,補氣。其性橫行手臂,指臂無力者服之甚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2012-09-17 88 -
紫正散
【處方】紫荊皮6克 荊芥穗2.4克 北防風的功效與作用2.4克 北細辛1.2克【功能主治】治喉風初起,必惡寒,發熱頭痛,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者。【用法用量】上藥與地黃散合用,開水泡藥蒸服。【摘錄】《重樓玉鑰》卷上
2017-02-17 13 -
人參全身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人參是指植物人參的根,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的功效,其實人參周身都是寶,其他部位也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參蘆:是人參的根莖,即主根頂端細長部分,俗稱“蘆頭”,古代醫家認為參蘆具有湧吐、升提的作用,適用於體虛
2012-08-02 63 -
止痛散
【處方】柴胡的功效與作用45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22.5克 瓜簍根60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120克(一半酒,一半炒)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30克【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治兩額角痛,目睛痛,時見黑花,及目赤腫痛,脈
2017-02-17 12 -
人參蘆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草蒙筌》 【拼音名】Rén Shēn Lú 【別名】竹節參(《本經逢原》)。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莖。 【性味】 甘苦,溫。 ①《本草蒙筌》:甘。 ②《綱目》:苦,溫,無毒。 【功能主治】 湧
2012-12-03 17 -
豬苓散
【別名】三物豬苓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處方】豬苓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白術各等分【制法】上三味,杵為散。【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治嘔吐,膈上有停飲,吐後欲飲水。【用法用量】每次6克,溫開水調服,每日三次。【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2017-02-17 17 -
滋陰清胃丸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酒洗)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酒洗)牡丹皮(去骨)梔子仁(鹽水炒)各30克 軟石膏(煆,醋的功效與作用淬)60克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酒炒)知母 葛粉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各21克 升麻 白芷各15克 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節
2017-02-17 14 -
振頹湯
【處方】生黃耆18克 知母12克 野台參9克 於術9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9克 生明乳香9克 生明沒藥9克 威靈仙4.5克 乾薑6克 牛膝12克【功能主治】補氣健脾,活血祛風。治痿廢。【用法用量】水煎服。熱者,加生石膏10~30克;寒者,去
2017-02-17 13 -
追蟲丸
《醫學入門》卷七:追蟲丸【處方】大黃 黑醜各30克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 莪術各18克 檳榔 大腹子各12克 雷丸 砂糖各9克 木香6克 皂角的功效與作用3克【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治蟲證。【用法用量】每次3~9克,開水調服。【摘錄】《
2017-02-17 34 -
知母鱉甲湯
【處方】知母 鱉甲(炙)地骨皮各9克 常山6克 竹葉(切)9克 石膏12克(碎)【制法】上藥切碎。【功能主治】治溫瘧壯熱,不能食。【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服。【注意】忌豬肉、莧菜、生蔥、生菜的功效與作用。【
2017-02-17 26 -
止痛托裡散
【處方】乳香 沒藥 三七的功效與作用 蘇木末 白術各3克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1.5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尾 黃耆 熟地黃各6克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0.9克(後入)琥珀末1.5克(沖服)【功能主治】治用於骨折整骨手術後局部腫痛者。【用法用量】水煎
-
滋腎百補丸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20克(酒浸)知母60克(酒浸)沉香15克 黃柏(酒炒褐色)山藥的功效與作用 菊花的功效與作用 楮實各60克 青鹽30克(炒)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120克(酒浸)杜仲的功效與作用60克(炒)熟地240克【制法】上藥
2017-02-17 25 -
梔子乾薑湯
【處方】梔子9克(劈)乾薑6克【功能主治】治傷寒,醫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摘錄】《傷寒論》
2017-02-17 42 -
楂橘丸
【處方】山楂的功效與作用120克 橘核(炒)山梔(炒)各60克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牡丹皮 桃仁的功效與作用(炒)大茴香 小茴香【制法】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溫經散寒,活血散結。治諸疝痛。【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用鹽湯送下。
-
子芩防風散
【處方】條芩(酒炒)防風的功效與作用等分【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治肝經風熱,以致血崩、便血、尿血、血淋。【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時用溫酒調下。【摘錄】《醫級》卷九
-
滋陰清咽湯
【處方】生地9克,丹皮9克,天花粉9克,知母9克,麥冬12克,女貞子的功效與作用12克,旱蓮草12克,石斛的功效與作用12克,蟬蛻6克,薄荷的功效與作用6克,桑葉的功效與作用4片,綠萼梅10朵,甘草的功效與作用3克。【功能主治】滋陰涼血疏
2017-02-17 23 -
左歸飲
【處方】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 山藥的功效與作用6克 枸杞的功效與作用6克 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3克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4.5克 山茱萸3~6克(畏酸者少用之)【功能主治】滋陰補腎。治腎陰不足,陰衰陽盛。腰酸遺泄,盜汗,口燥咽幹,口渴
2017-02-17 13 -
珍寶飲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生地各3克 蒲黃6克(炒黑)香附的功效與作用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白術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各2.4克【功能主治】治月經一月兩至或數日一至者。【
2017-02-1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