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與中老年人有何關係?
頸椎病起源於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間盤髓核約80%為水分,其彈性和張力與含水量有密切關係,其含水量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初生兒約占90%, 14歲減到80%, 70歲僅為〜70%)。人到中年後,尤其是腦力勞動、知識階層者,由於椎間盤髓核逐漸脫水,其彈力和張力減退,易被壓縮,使纖維環向外膨出,發生退變。另外,椎間盤和關節軟骨一樣,其內部並無直接的血液供應,在成年期除纖維環周緣部以外,椎間盤內無血管,其營養主要靠透明軟骨彌散而來,故亦易於變性。由於椎間盤退變使椎間隙變窄、鬆弛,椎間關節穩定性減弱,關節磨損加重,骨質增生;再加上長期慢性勞損、各種急慢性損傷,也可造成頸椎間盤、韌帶、關節囊等不同程度損傷,使頸椎穩定性下降,骨質增生,壓迫神經血管而引起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