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頸椎病為什麼會造成癱瘓及大小便障礙?

癱瘓及大小便障礙為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特徵。初期頸髓灰質的前角和後角運動神經細胞損害較為突出,上肢麻木、力弱,手部小肌肉受累,手部動作遲鈍,精細運動功能障礙,環指、小指麻木明顯, 常導致骨間肌,魚際肌萎縮等。由於致壓物對錐體束的直接壓迫或局部血供的減少、中斷及皮質脊髓束(錐體束)受擠壓,或因脊前動脈痙攣缺血,臨床上突出的表現為下肢無力,酸沉,步態笨拙,邁步發緊,顫抖,腳尖不能離地,隨著病情逐漸發展,可出現肌肉抽動、痙攣性無力和跌跤,晚期可出現痙攣性癱瘓。

椎體束在髓內的排列順序由內及外,病變依序為頸、上肢、胸、腰、下肢及骶部的神經纖維,根據該纖維受累的部位不同,可分為以下6種類型。

(1)、中央型(上肢為主型):由於錐體束深部(近中央管處, 故稱中央型)先被累及,因而上述症狀先從上肢開始,以後方波及下肢。此型主要由於脊髓前方中央溝處的動脈受壓或受刺激所致。一側受壓表現一側症狀,雙側受壓則雙側出現症狀。

(2)、三肢癱型:表現為三個肢體癱瘓,一般為一個上肢癱合併雙下肢癱。亦可有四肢癱的兩種情況,即下肢為上運動神經元癱瘓,上肢為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或下運動神經元癱瘓。

(3)、偏癱型:同側上下肢均有癱瘓,無腦神經癱。其性質亦如四肢癱,上肢可為上運動神經元癱,亦可為下運動神經元癱,但下肢一定為上運動神經元癱。

(4)、交叉癱型:一側上肢和對側下肢運動感覺障礙,如左上肢麻木右下肢疼痛。

(5)、周圍型—(下肢為主型):指壓力先作用於椎體束表面。下肢先出現症狀,當壓力持續增加波及深部纖維時,則症狀延及上肢,但其程度仍以下肢為重。四肢都有不同程度的癱瘓。因為椎體束的骶、腰、胸、頸各節段神經纖維依次由外向內排列,即身體下部的運動纖維位於表面,故下肢出現癱瘓早且嚴重,上肢出現癱瘓較晚且輕。下肢為典型的中樞性癱瘓 ,上肢可為中樞性,亦可為周圍性癱瘓。

(6)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指上、下肢同時發病,此型主要由於脊髓前中央動脈受累所致。椎體後緣骨贅壓迫脊髓前動脈,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而無深感覺損害。

以上類型又可根據症狀之輕重不同而分為輕、中、重度。輕度指早期出現症狀。中度指已失去工作能力,但個人生活仍可自理者。如已臥床休息,不能下地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則屬重度。重度者如能及早除去致壓物,仍有恢復之希望,但如繼續發展至深度脊髓出現變性時,則脊髓功能難以獲得逆轉。

排便、排尿功能障礙:多在後期出現,起初以尿急、排空不良、尿頻及便秘多見,進而出現尿瀦留或大小便失禁。表現為病變肢體怕涼、酸脹、血運障礙、浮腫。

自主神經及括約肌功能障礙:起初可能有尿急、排尿不盡,嚴重者可發展為尿瀦留、小便無力、便秘或失控。尿急的原因可能是括約肌肌力減弱或逼尿肌收縮,即交感神經功能被抑制,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