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2招健脾養胃 脾胃虛弱易乳腺增生

2招健脾養胃 脾胃虛弱易乳腺增生 不管我們怎麼去養護自己的肌膚,依然看上去都是發黃蠟青的臉色,面色發黃、口幹唇燥、胃痛、腹瀉等多種問題都有可能是脾胃虛弱引起的。中醫認為,如果脾胃問題嚴重,甚至可能誘發乳腺增生。這類身體內部失衡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預防重於治療,平日生活中不妨從飲食和生活習慣兩個方面進行調理,及早開始健脾養胃。

中醫認為,脾胃功能不佳不但會讓人面色發黃、口唇無色乾燥,還會導致失眠、腹瀉、水腫等多種小煩惱,嚴重的甚至影響乳☆禁☆房,導致乳腺增生。所以,女人養好脾胃非常重要!如果不是脾胃虛弱很嚴重的人,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從飲食和生活兩個方面進行日常調理。

脾胃虛弱的症狀

中醫認為,脾胃虛弱是要分類型,不能亂用藥。中醫區分脾胃虛弱,為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胃陰虛四種。

脾氣虛,症狀主要,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髒白;

脾陽虛,主要表現,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

胃氣虛,主要表現,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

胃陰虛,主要表現,虛火上炎,口幹、容易饑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

病因有三方面:一為飲食失調;二為勞累過度;三由於急慢性病。以上諸因,耗傷脾胃,導致脾胃不足,運化失健,形成脾胃虛弱證。


飲食調理

合理的膳食結構是健康的基礎、“保胃”的前提。

1、 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飯,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幹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儘量少吃。

2、常見健脾養胃的食物:

①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鑒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

粳米煮粥最是養人,老幼皆宜。它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於脾胃虛弱、煩渴、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等病症;也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迴圈。但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②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谷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

薏苡仁有健脾滲濕,除痹止瀉的作用。其中生薏米偏寒涼,利水滲濕最在行,可以去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痹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等效果顯著。而拌上了麥麩炒黃的薏米不僅能緩和藥物的偏性,散發出的陣陣香氣還有理氣解鬱的作用。

③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穀也。止泄瀉,暖脾胃。” 對於脾虛嘔逆,食少久泄、小兒脾虛疳積、婦女脾虛帶下者,最宜食之。

白扁豆可以說是一身都是寶,花果實葉都能做藥,有健脾胃,清暑濕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暑濕泄瀉、白帶也很有療效。它的性味甘微濕,不僅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還能用於治泄瀉、嘔吐、赤白帶下等病,甚至能夠解酒毒。

④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性宜食之。”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對慢性肝炎、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較好療效;它還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大棗能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還能安中養脾、平胃氣等。

簡便實用的藥膳:

①胡蘿蔔大米粥 大米100克,胡蘿蔔50克,大米煮成粥後加入胡蘿蔔絲煮熟爛後再食用,有健脾溫胃的功效。

喜歡甜粥的話可以選擇加入適量的蜂蜜調味,也很滋潤健康。

②芡實茯苓粥 芡實15克,茯苓10克,大米適量。前兩味入鍋,加水適量,煮成軟爛,再加入大米適量,繼續煮爛成粥,分頓服。有健脾除濕、澀腸止瀉之功效。

茯苓並不適合陰虛的人群食用,如果有便秘的問題,更要慎重考慮。

③古方楂脾茶:楂脾茶融合砂仁、甘草、茯苓等中草本,用開水沖泡服用,有行氣健脾胃之功效。

市面上有方便的沖劑可以直接沖泡飲用,也可以去藥店配製。但需要長期飲用調理,不可以貪之過急。


禁忌食物

①凡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均為禁忌食物,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萊、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蓧麥等。

②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③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蔔、香菜等。

生活調理

①養好心情 中醫學很早就認識到“情志傷胃”,古代先賢對於胃病的治療多重“調節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情緒對脾胃具有重要影響,所以要養脾胃,先養心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過度疲勞、憂愁、悲傷、恐怖、緊張情緒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創傷。

②注意保暖 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必要時經常在腹部戴一塊棉肚兜。冬季可以時不時用熱水袋敷敷肚子。

③鍛煉身體 增強體質,適當地作內養氣功,保健操和太極拳。專家認為,最好選擇和緩、低強度、少量、持續堅持的運動方式,運動後身體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過度勞累為宜。運動後大汗淋漓的項目並不適合,因這種運動方式耗氣傷津,反而會加重氣短乏力的症狀,降低我們的機體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