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野皂角刺的功效 孕婦可要注意了

皂角刺,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皂莢的乾燥棘刺。具有消腫托毒,排膿,殺蟲之功效。常用于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外治疥癬麻風。同時也可以用來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抑制過敏反應的發生。產後的婦女乳汁分泌量少時,可以使用皂角刺進行通乳催乳,而且還能夠活血化瘀和養血行血,改善氣血虛弱的症狀,但是孕婦一定要避免使用。

皂角刺的作用:

皂角刺又稱皂角針,為豆科落葉喬木植物皂莢樹的棘刺。本品性味辛,溫,專功消腫排膿,中醫臨床用於癰疽腫毒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表現為膿未成者可消,膿已成者可使之速潰。現代抗癌藥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癌抑癌活性。

1、皂角刺治小兒重舌:皂角刺灰,入樸硝或腦子少許,漱口,摻入舌下,涎出自消。(《聖惠方》)

2、皂角刺治胎衣不下:皂角刺燒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婦人良方補遺》)

3、治痔疾,肛邊癢痛不止:皂莢刺二兩(燒令煙盡),臭樗皮一兩(微炙),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上藥,搗羅為末,用釅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餘藥,和丸,如小豆大,每於食前,煎防風湯下二十丸。(《聖惠方》皂莢刺丸)

4、皂角刺治婦人乳癰:皂角刺(燒存性)一兩,蚌粉一錢。和研,每服一錢,溫酒下。(《仁齋直指方》)

編輯推薦

皂角刺的藥用價值和偏方

中藥皂角刺的作用 可用於治療痤瘡和皮癬

中藥皂角刺的功效與作用 識別真假皂角刺的方法

5、皂角刺治癰疽惡毒:外發內發,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則痛極大腫,在胸膈腰脅肚腹腸胃之內者,則痛極大脹:皂莢刺飛尖一兩,乳香、沒藥、當歸、川芎、甘草各二錢,白芷、花粉、金銀花各五錢。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毒在上,食後服;毒在中半飽服;毒在下空心服。未成可消,已成即潰。(《醫鑒初集》)

6、皂角刺治癌瘭惡瘡:皂角刺(燒存性,研)、白及少許,為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7、皂角刺治大風癘瘡:體廢肢損,形殘貌變者:皂角刺飛尖一斤(微炒,研為極細末),赤鏈蛇一條(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兩,生半夏二兩,真鉛粉一兩。俱炒燥,研為末,和皂莢刺末,一總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曬乾,入淨磁瓶內。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8、皂角刺治腹內生瘡在腸髒: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溫服。不飲酒者,水煎亦可。(《藺氏經驗方》)

9、皂角刺治小便淋閉:皂角刺(燒存性)、破故紙等分。為末,無灰酒服。(《聖濟總錄》)

皂角刺的功效:

皂角刺有消腫排膿、消毒透膿、搜風、殺蟲的功效,皂角刺別名:皂莢刺、皂刺、天丁、皂角針、皂針,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皂角刺主治癰疽腫毒、瘡疹頑癬、產後缺乳、胎衣不下、癘風。

功效分類:活血藥;祛風藥。

別名:皂莢刺、皂刺、天丁、皂角針、皂針。

性味:辛;溫。

歸經:肝經;肺經。

功效:消毒透膿;搜風;殺蟲。

主治:癰疽腫毒;瘰鬁;瘡疹頑癬;產後缺乳;胎衣不下;癘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醋煎塗,或研末撒,或調敷。

皂角刺與皂莢枝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乾燥棘刺,常被摻入皂莢枝;皂莢枝為同種植物的乾燥短枝皂角刺多為類圓柱形的段或厚片,有的可見分枝棘刺,刺端銳尖。表面光滑,紫棕色至棕褐色,尖部多顯深紅色,有細縱皺紋,通常無白色的皮孔。切面木部狹窄,黃白色,無明顯的年輪及放射狀紋理;髓部寬廣,占3/5以上,淡紅棕色。氣微,味淡。皂莢枝表面灰褐色或深褐色,有粗皺紋,具明顯外凸的灰白色皮孔,有的可見葉柄痕,不具分枝狀棘刺。切面木部寬廣,黃白色,有明顯的年輪及放射狀紋理;髓部較小。

皂角刺的偏方:

1、小便淋閉:皂角刺9克,金錢草、車前草各20克,草鞋跟、雷公根、玉米須各15克,王不留行、桃仁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2周。

2、肝膿腫:皂角刺9克,山甲片10克,馬藍、敗醬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克,兩面針、古山龍、半枝蓮、半邊蓮、金銀花、連翹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3、肺癰:皂角刺9克,廣地丁、蒲公英、蘆根、白芨各15克,魚腥草30克,桔梗、苡仁、古山龍、金銀花、連翹各12克。水煎服,每日l劑,分3次服。

4、冠心病:皂角刺9克,山甲片12克,升參、穿破石、八角蓮各15克,五指毛桃根、黃花倒水蓮各20克,川楝、延胡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5、大腸癌:皂角刺9克,山甲片12克,白花蛇舌草、龍葵、白英、半枝蓮、半邊蓮、鳳尾草、土茯苓、蒲公英、八角蓮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6、骨質增生:皂角刺、山甲片各9克,豨薟草、穿破石、鉤藤根、秦艽、靈仙、鷹不樸、走馬胎、南蛇風、過崗龍各15克。水煎服.,每日l劑,分3次服。同時外用:寬筋藤、忍冬藤、海桐皮、穿破石、土茯苓各60克煎湯薰洗,早晚各一次。

7、丹毒:皂角刺9克,古山龍、野菊花各15克,魚腥草、廣地丁、忍冬藤各30克,萆薢、蒼術、苡仁、黃柏、澤瀉各12克。水煎服,每日l劑,分3次服。

8、限局性硬皮病

皂角刺、枳殼各9克,桃仁、柴胡、牛膝各10克,赤芍、川芎各12克,穿破石15克,紅花6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他。

9、痤瘡:皂角刺9克,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廣地丁、蒲公英、車前草各20克,古山龍、蒼術、黃柏、苡仁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本草匯言》皂莢刺,拔毒祛風。凡癰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將破者,能引之以出頭,已潰者能引之以行膿。於瘍毒藥中為第一要劑。又泄血中風熱風毒,故厲風藥中亦推此藥為開導前鋒也。沈氏曰,皂莢刺宜用頭刺極尖銳者佳,刺下節如枝硬(梗)者,力薄不及也。姚繼元雲,治癘風癩疾,風癬風瘡,搔癢風屑,與苦參同用,其力更倍。

編輯推薦

皂角刺的藥用價值和偏方

中藥皂角刺的作用 可用於治療痤瘡和皮癬

中藥皂角刺的功效與作用 識別真假皂角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