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中藥皂角刺的功效與作用 識別真假皂角刺的方法

皂角刺是一種常見中藥材,其在殺蟲和消腫排毒等方面有著不錯的效果,在生活中,許多人在瞭解了皂角刺的功效和作用後,也會將其應用到日常的養生保健之中,因此,下面本文就對中藥皂角刺的功效和作用進行介紹。

皂角刺的功效:

皂角刺有消腫排膿、消毒透膿、搜風、殺蟲的功效,皂角刺別名:皂莢刺、皂刺、天丁、皂角針、皂針,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皂角刺主治癰疽腫毒、瘡疹頑癬、產後缺乳、胎衣不下、癘風。

功效分類:活血藥;祛風藥。

別名:皂莢刺、皂刺、天丁、皂角針、皂針。

性味:辛;溫。

歸經:肝經;肺經。

功效:消毒透膿;搜風;殺蟲。

主治:癰疽腫毒;瘰鬁;瘡疹頑癬;產後缺乳;胎衣不下;癘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醋煎塗,或研末撒,或調敷。

來源: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

皂角刺的作用:

皂角刺又稱皂角針,為豆科落葉喬木植物皂莢樹的棘刺。本品性味辛,溫,專功消腫排膿,中醫臨床用於癰疽腫毒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表現為膿未成者可消,膿已成者可使之速潰。現代抗癌藥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癌抑癌活性。

1、皂角刺治小兒重舌:皂角刺灰,入樸硝或腦子少許,漱口,摻入舌下,涎出自消。(《聖惠方》)

2、皂角刺治胎衣不下:皂角刺燒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婦人良方補遺》)

3、治痔疾,肛邊癢痛不止:皂莢刺二兩(燒令煙盡),臭樗皮一兩(微炙),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上藥,搗羅為末,用釅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餘藥,和丸,如小豆大,每於食前,煎防風湯下二十丸。(《聖惠方》皂莢刺丸)

4、皂角刺治婦人乳癰:皂角刺(燒存性)一兩,蚌粉一錢。和研,每服一錢,溫酒下。(《仁齋直指方》)

5、皂角刺治癰疽惡毒:外發內發,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則痛極大腫,在胸膈腰脅肚腹腸胃之內者,則痛極大脹:皂莢刺飛尖一兩,乳香、沒藥、當歸、川芎、甘草各二錢,白芷、花粉、金銀花各五錢。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毒在上,食後服;毒在中半飽服;毒在下空心服。未成可消,已成即潰。(《醫鑒初集》)

6、皂角刺治癌瘭惡瘡:皂角刺(燒存性,研)、白及少許,為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7、皂角刺治大風癘瘡:體廢肢損,形殘貌變者:皂角刺飛尖一斤(微炒,研為極細末),赤鏈蛇一條(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兩,生半夏二兩,真鉛粉一兩。俱炒燥,研為末,和皂莢刺末,一總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曬乾,入淨磁瓶內。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8、皂角刺治腹內生瘡在腸髒: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溫服。不飲酒者,水煎亦可。(《藺氏經驗方》)

9、皂角刺治小便淋閉:皂角刺(燒存性)、破故紙等分。為末,無灰酒服。(《聖濟總錄》)

10、皂角刺治瘡無頭者:皂角刺(陰乾燒灰),為末,每服三錢,酒調,嚼葵菜子三、五個,前藥送下。(《儒門事親》)

市場上有以鼠李科植物酸棗樹的刺冒充皂角刺,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皂角刺

完整的棘刺有多數分枝,主刺圓柱形,長5~15釐米,基部粗約8~12毫米,末端尖銳,分枝刺一般長1.5~7釐米,有時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紅棕色,光滑或有細皺紋;質堅硬,難折斷。折斷後木質部黃白色,中心為淡灰棕色而疏鬆的髓部。

偽品酸棗刺

又名圪針,多斜切片,表面鉛灰色或黑色,皮孔圓形,棕色,中央具一縱線,莖分枝處具一對黑色托葉刺,刺細長尖銳,直或略彎曲;斷面皮部極窄,木部呈木質化,髓部為灰褐色。

用皂角刺9克,水煎分早、晚兩次服,對治療急性扁桃體炎有顯著療效,而偽品酸棗刺既與皂角刺不是同科植物,又不具備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皂角刺使用。

皂角刺與皂莢枝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乾燥棘刺,常被摻入皂莢枝;皂莢枝為同種植物的乾燥短枝皂角刺多為類圓柱形的段或厚片,有的可見分枝棘刺,刺端銳尖。表面光滑,紫棕色至棕褐色,尖部多顯深紅色,有細縱皺紋,通常無白色的皮孔。切面木部狹窄,黃白色,無明顯的年輪及放射狀紋理;髓部寬廣,占3/5以上,淡紅棕色。氣微,味淡。皂莢枝表面灰褐色或深褐色,有粗皺紋,具明顯外凸的灰白色皮孔,有的可見葉柄痕,不具分枝狀棘刺。切面木部寬廣,黃白色,有明顯的年輪及放射狀紋理;髓部較小。

通過上文的敘述,想先大家對於皂角刺這一中藥材的功效和作用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但要想在生活中真正的讓其發揮巨大的作用,還需要大家在選購皂角刺的時候購買正品,具體的真偽辨別方法,就可以參考文中所支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