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喝可以喝生甘草茶嗎?
進入4月份以後,時雨時晴,天氣變化無常,不少人出現了慢性咽炎又開始復發。應對慢性咽炎,除了平時注意飲食,戒煙戒酒外,適當喝些中藥茶飲也能有效 解決問題。
甘草國之藥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譽,被大量用於臨床配方,同時,甘草提取物被廣泛地工業、化工等領域,並有大量的出口。那麼,甘草能當茶喝嗎 ?有什麼好處?
甘草泡茶喝的好處:
甘草具有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補脾益氣,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
所以甘草可以用於癰腫瘡毒,倦怠乏力,脘腹、四肢攣急疼痛,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心悸氣短,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副作用非常小。泡茶效果也非常好。
生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作用。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
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
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
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入藥已有悠久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藥之上乘。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把甘草推崇為藥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釋:“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西醫藥理發現,甘草劑有抗炎和抗變態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醫臨床上主要作為緩和劑。緩解咳嗽,祛痰,治療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質酮類作用,對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製劑能促進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長上皮細胞壽命,有抗炎活性,常用於慢性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甘草的黃酮具有消炎、解痙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生甘草 - 【原料】
生甘草3~5克,桔梗5~10克。
生甘草 - 【制法】
開水沖泡,含漱、飲服。
生甘草 - 【甘草性狀】
根呈圓柱形,長25~100cm,直徑0.6~3.5cm。外皮鬆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具顯著的縱皺紋,溝紋、皮孔及衡疏的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黃白色,粉性,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有的有裂隙。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
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根及根莖木質粗壯,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質堅硬,木質纖維多,粉性小。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根及根莖質地較堅實,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細而不明顯。
生甘草 - 【國老——眾藥之王】
甘草入藥已有悠久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藥之上乘。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把甘草推崇為藥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釋:“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據測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百分之十左右,還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種成分。由於甘草酸的甜度高於蔗糖五十倍,甘草真是名副其實的“甜草”。
生甘草 - 【性味歸經】
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
生甘草 - 【功能主治】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生甘草 - 【用法用量】
1.5~9g。
生甘草 - 【注意】
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生甘草 -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生甘草 - 【製劑】
甘草浸膏
生甘草 - 生甘草適宜人群和不適宜人群
1. 適宜胃潰瘍者、十二指腸潰瘍者、神經衰弱者、支氣管哮喘者、血栓靜脈炎患者。
2. 濕阻中滿、嘔惡及水腫脹滿者忌服。
編輯推薦:
生甘草的功效和作用?生甘草如何食用?
灸甘草和生甘草有什麼不同的作用?
更年期吃生甘草還是吃灸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