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胃炎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慢性胃炎是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中的慢性疾病。它的症狀為中上腹隱痛、悶脹、噯氣、反酸、納呆,與潰瘍病類似,部分病人也可併發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的預防方法有哪些1、心情舒暢,勞逸結合。調查表明,家庭失睦,勞逸失調,情緒緊張,戰爭狀態等等,都會
2017-02-22 6 -
代針散由來
出處:《瘍醫大全》 本方由木鱉子、川烏兩味藥物組成,水磨後以鵝翎掃刷瘡上,留豆大一處出膿,如藥水幹再刷。用於治療惡瘡腫痛,日久不出膿者。有消癱排膿之功。瘡癰日久,膿已釀成,而不能自行潰破者,往往需用刀或針刺切開排膿,以使腐膿去而新
2017-02-22 15 -
慢性胃炎有哪些原因
慢性胃炎進展緩慢,常反復發作,中年以上好發病,並有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加的傾向。部分患者可無任何症狀,多數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狀,體征不明顯。各型胃炎其表現不盡相同。慢性胃炎有哪些原因1、急性胃炎的遺患急性胃炎後,胃粘膜病變持久不
2017-02-22 7 -
必用四聖散
【處方】紫草茸、木通(去節)、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枳殼(去白麩炒)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兒瘡疹出不快透,及倒壓一切惡候。【用法用量】本方方名,《袖珍》引作“必用四神散”。【摘錄】《醫方大成》卷十引《簡易方》
2017-02-22 24 -
振頹丸由來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本方由人參、炒白術、當歸、制馬錢子、乳香、沒藥、穿山甲、蜈虹諸藥組成,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 6 克,無灰酒送下。 用於治療肢體痿廢,以及偏枯、麻木等症。有益氣活血、舒筋通絡之效。肢體痿廢,是肢體筋脈弛
2017-02-22 8 -
胃笑
【別名】硫糖鋁,迪先;胃笑 【外文名】sucralfate 【成分】 硫糖鋁 【適應症】胃、十二支腸潰瘍及胃炎 【用量用法】 10 ml bid,療程4-6周。 【禁忌】 甲狀腺機能亢進,血磷鹽過少如維生素營養不良性佝僂病。 【
2017-02-22 6 -
桃花湯由來
出處:《傷寒論》 本方由赤石脂、乾薑、粳米三味藥物組成。用於久痢不愈之下痢膿血,色暗不鮮,腹痛喜按、喜溫,舌淡苔白,脈遲弱或微細等症。有澀腸止瀉之功。「桃花」,是說赤石脂其色赤白相間,別名桃花石,加之本方煎煮成湯,其色淡紅,鮮
2017-02-22 22 -
紫雪丹由來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青木香、沈香、元參、升麻、甘草、丁香、樸硝、硝石、麝香、朱砂等十六味藥物炮製而成。用於溫熱病、熱邪內陷心包而致的高熱煩躁,神昏譫語、抽風痙厥、口渴唇焦,尿赤
2017-02-22 39 -
梅花點舌丹由來
出處:《外科證治全生集》 本方由熊膽、冰片、雄黃、硼砂、血竭、葶曆子、沈香、乳香、沒藥、珍珠、牛黃、麝香、蟾酥、朱砂諸藥組成,金箔為衣。用於治療疔毒惡瘡,無名腫毒,紅腫癰癤,咽喉腫痛等症。有清熱解毒,消疔散癰癤之功。 冰片中之上
2017-02-22 36 -
三消湯由來
出處:《驗方新編》 本方由黨參、白術、當歸、茯苓、生地黃、黃柏、知母、黃連、麥門冬、天花粉、黃芩、甘草等十二味藥物組成。用於通治消渴之症,飲水不止者。有益氣滋陰,清熱生津之功。 「三消」,即上消、中消、下消。上消以多飲多渴為主;
2017-02-22 39 -
玉女煎由來
出處:《景嶽全書》 本方由石膏、熟地黃、麥冬、知母、牛膝諸藥組成。用於胃熱陰虛之牙痛、頭痛、齒松牙齦出血,煩熱口渴,舌幹紅,胎黃而乾等症。有清胃滋陰之功。「玉女」,有三種說法:一指古代道家稱腎為「玉女」,本方可滋補腎水,故名。一指
2017-02-22 161 -
素高捷療軟膏
【別名】 素高捷療軟膏;血活素軟膏;幼牛血清軟膏 【作用】 能改善氧利用率,利於組織修復 【適應症】 用於足部潰瘍、X射線誘發潰瘍、褥瘡、動脈硬化導致的營養不良性損害、糖尿病誘發的潰瘍、化學品或陽光灼傷等。 用於各皮膚潰瘍的初期治療.
2017-02-22 23 -
三仁湯由來
出處:《溫病條辨》 本方由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生苡仁、半夏諸藥等組成。用於濕溫初起之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後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等症。有宣暢氣機、清熱利濕之功。 本方治療證屬濕溫初
2017-02-22 12 -
失笑散由來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五靈脂、炒蒲黃兩味藥物組成。用於瘀血停滯之月經不調,少腹急痛,痛經,產後惡露不行等症。有活血袪瘀,散結止痛之功。 本方是治療血瘀作痛的常用方。方中二藥配伍,不僅能活血,且又能止血,相反相成、相得
2017-02-22 36 -
布袋丸由來
出處;《補要袖珍小兒方論》 本方由夜明砂、蕪荑、使君子、白茯苓、白術、人參、炙甘草、蘆薈諸藥組成。用於小兒蟲疳,症見體熱面黃,肢細腹大,發焦目暗者。有驅蛔消疳,補氣健脾之功。「布袋」,依其制法而名。其法是:以上諸藥共為細末,湯浸蒸
2017-02-22 10 -
敗毒散由來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本方由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炙甘草諸藥組成。用於正氣不足,外感風寒濕邪所致之憎寒壯熱、無汗,頭項強痛,肢體酸痛,胸膈痞滿,鼻塞聲重,咳嫩有痰,舌苔白膩,脈浮無力,及時疫,痢疾
2017-02-22 27 -
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症狀
起病常急驟,突然發生劍突下或右上腹劇烈疼痛,一般呈持續性。繼而發生寒戰和弛張型高熱,體溫可超過40℃。常伴噁心和嘔吐。多數病人有黃疸,但黃疸的深淺與病情的嚴重性可不一致。近半數病人出現煩躁不安、意識障礙、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表現
2017-02-22 10 -
玉環煎由來
出處:《醫醇謄義》 本方由玉竹、沙參、蛤粉、羚羊角、麥門冬、貝母、石斛、瓜蔞皮等諸味藥物組成,水煎加梨汁半杯沖服。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微喘,肌表漫熱,口燥咽乾等症。有清肺潤燥,止咳化痰之功。 「玉環」,指用玉石製成的環,古時用作配
2017-02-22 32 -
五子衍宗丸由來
出處:《證治準繩》 本方由菟絲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車前子諸藥組成。用於腎虛遺精、陽痿早洩、小便後餘瀝不清、久不生育,及氣血兩虛、鬚髮早白等症。有補腎固精之效。古謂本方有添精、補髓、益腎的作用,稱之為種子方。方中菟絲子、枸杞
2017-02-22 29 -
四君子湯由來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四味藥物組成。用於脾胃氣虛,運化無力所致諸症。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之功。 「君子」,古時泛稱才德出眾之人。張璐雲:「氣虛者,補之以甘,參、術、苓、草,甘溫益胃,有健運之功
2017-02-22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