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虛痰濕型癰(箕門癰)
治療方法:補中益氣東加茯苓半夏芍藥。 證候表現:生於股內近膝,若腫痛色不變,寒熱,食少體倦者。 病因病機:由肝虛濕痰下注也。 處方:宜補中益氣東加茯苓、半夏、芍藥服之。 出處:《外科心法》·卷三(卷)·股部(篇) 原文:若腫痛色不變,寒
2017-03-04 9 -
風濕流注型癰(箕門癰)
治療方法:宜服檳蘇散。如腫痛寒熱已止,即換服逍遙散。 證候表現:生於股內近膝,若腫痛寒熱,脈沉而無力,胸腹脹滿,飲食如常者。 處方:宜服檳蘇散。 方用:宜服檳蘇散。如腫痛寒熱已止,即換服逍遙散。 處方:逍遙散。 出處:《外科心法》·卷三
2017-03-04 12 -
和胎調氣飲
【處方】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白,炒)2錢,黃芩的功效與作用(酒炒)1錢5分,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炒)1錢,白術(蜜炙)1錢,枳殼(麩炒)8分,蘇梗8分,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5分。【功能主治】妊娠八月,胎氣不安,氣逆氣喘,不問有無外感。【用法用
2017-03-04 5 -
熱淫於內型癰(箕門癰)
治療方法:內疏黃連湯、雙解貴金丸。 證候表現:生於股內近膝,若焮腫便秘,煩燥飲冷,脈數者。 病因病機:熱淫於內也。 處方:宜內疏黃連湯。 治則治法:或雙解貴金丸下之。 處方:雙解貴金丸。 出處:《外科心法》·卷三(卷)·股部(篇) 原文
2017-03-04 20 -
和肝散
《銀海指南》卷三:和肝散【處方】香附的功效與作用500克(分作四份:一份以酒浸,一份以鹽水浸,一份以蜜浸,一份以童便浸,每浸三日夜後曬乾)【制法】上藥各為細末,和勻。【功能主治】治肝氣不和,目赤腫痛;或因鬱怒傷肝,肝陽上僭,兩目昏花,羞明
2017-03-04 9 -
胡桃飲
【處方】胡桃肉(連皮)3個,橄欖核3個(燒存性),雄黃(水飛)3分,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濃煎汁)、生蜜數匙。【功能主治】解胎毒。主【用法用量】上和勻,攪去滓,時時溫服數匙。【摘錄】《衛生鴻寶》卷三
2017-03-04 8 -
腎陰不足型癰(肚門癰)
治療方法:宜六味地黃丸加牛膝、車前;俟二便通利,仍服補中益氣湯。 證候表現:生於大腿肚,若患此入房,腫硬,二便不通者。 方用:宜六味地黃丸加牛膝、車前;俟二便通利,仍服補中益氣湯。 處方:六味地黃丸加牛膝、車前。 處方:補中益氣湯。 出
2017-03-04 12 -
化毒丹
《外科精義》卷下:化毒丹【處方】沒藥 乳香各15克 草烏頭(醋的功效與作用浸泡制)浮石(燒赤,酣淬七次,研)各30克 巴豆的功效與作用49個(去皮,生用,另研)【制法】上五味,為細末,用浮石、烏頭醋打麵糊為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解毒消
2017-03-04 9 -
雪蛤油的神奇功效
千百年來,雪蛤油一直享有盛譽,女性更是將其視為珍寶,她們服食的目的與男子又大有不同,一為保持容貌俏麗 ,二為繁衍強壯後代以積蓄體力,婦女坐月子以其作為補身之食是必不可少的。至清朝,更成為皇室貢品;現在,因其珍奇的營養和保健價值,被稱為“
2017-03-04 14 -
肝虛痰濕型癰(肚門癰)
治療方法:補中益氣東加茯苓半夏芍藥。 證候表現:生於大腿肚,若腫痛色不變,寒熱,食少體倦者。 病因病機:由肝虛濕痰下注也。 處方:宜補中益氣東加茯苓、半夏、芍藥服之。 出處:《外科心法》·卷三(卷)·股部(篇) 原文:若腫痛色不變,寒熱
2017-03-04 9 -
風濕流注型癰(肚門癰)
治療方法:宜服檳蘇散。如腫痛寒熱已止,即換服逍遙散。 證候表現:生於大腿肚,若腫痛寒熱,脈沉而無力,胸腹脹滿,飲食如常者。 方用:宜服檳蘇散。如腫痛寒熱已止,即換服逍遙散。 處方:檳蘇散。 處方:逍遙散。 出處:《外科心法》·卷三(卷)
2017-03-04 29 -
樺皮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樺皮散【處方】杏仁的功效與作用(去皮.尖.用水一碗.於銀銚子內熬.候水減一半以來.取出放令幹)、荊芥穗,各二兩;枳殼(去瓤.用炭火燒存性.取出于濕紙上令冷)、樺皮(燒成灰),各四兩;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半兩。【
2017-03-04 6 -
熱淫於內型癰(肚門癰)
治療方法:內疏黃連湯、雙解貴金丸。 證候表現:生於大腿肚,若焮腫便秘,煩燥飲冷,脈數者。 病因病機:熱淫於內也。 處方:內疏黃連湯。 治則治法:或雙解貴金丸下之。 處方:雙解貴金丸。 出處:《外科心法》·卷三(卷)·股部(篇) 原文:若
2017-03-04 8 -
黃葉湯
【處方】黃芩的功效與作用1錢,黃柏1錢,黃連的功效與作用3錢(去毛)。【功能主治】崩漏。【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盞.煎取一半,去滓,入炒阿膠的功效與作用末5錢,滓再煎.空心溫溫服,每日3次。腹痛,加梔子3錢。【摘錄】方出《得效》卷十五。名見
2017-03-04 6 -
膀胱濕熱型癰(下馬癰)
治療方法:初服荊防敗毒散以退寒熱,次服內托羌活湯。 證候表現:生於臀肉之下摺紋中,初起如粟,黃膿小皰,漸生焮痛,寒熱往來。 治則治法:初服荊防敗毒散以退寒熱。 方用:初服荊防敗毒散以退寒熱,次服內托羌活湯。 處方:荊防敗毒散。 處方:內
2017-03-04 5 -
回魂煎
【處方】天南星1枚重3錢者(燒地坑子令赤,用醋的功效與作用潑,下天南星,以碗子合定,勿透氣,去皮臍,取2錢),白附子3枚(生用),烏蛇4寸(用酒浸,去皮骨,炙),蜈蚣的功效與作用1條(酒炙),棘剛子30枚,幹蠍全者7枚(炒),水銀沙子兩皂
2017-03-04 7 -
膀胱濕熱型癰(上馬癰)
治療方法:初服荊防敗毒散,次服內托羌活湯。 證候表現:生於臀肉之下摺紋中,初起如粟,黃膿小皰,漸生焮痛,寒熱往來。 方用:初服荊防敗毒散,次服內托羌活湯。 處方:荊防敗毒散。 處方:內托羌活湯。 出處:《外科心法》·卷三(卷)·臀部(篇
2017-03-04 12 -
氣血不足型癰(腎囊癰)
治療方法:宜服托裡透膿湯,外用二味拔毒散圈敷腫根。 證候表現:生於腎囊,紅腫焮熱疼痛,身發寒熱,口幹飲冷,食少者。 病因病機:若氣怯食少者。 方用:宜服托裡透膿湯,外用二味拔毒散圈敷腫根。 處方:托裡透膿湯。 處方:二味拔毒散。 出處:
2017-03-04 8 -
恒山湯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恒山湯【別名】常山湯(《外台秘要》卷五)。【處方】恒山9克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3~7枚 香豉9克 竹葉12克 蔥白l握【制法】上藥五味,哎咀。【功能主治】截瘧宣邪。治腎熱發為瘧疾。發時寒顫,先寒後熱,腰脊酸痛,轉動不利
2017-03-04 7 -
熱盛陰虛型癰(腎囊癰)
治療方法:滋陰內托散。 證候表現:腎囊生瘡,身發寒熱,口幹飲冷,膿勢將成也。 處方:急服滋陰內托散。 出處:《外科心法》·卷三(卷)·下部(篇) 原文:不應者,膿勢將成也,急服滋陰內托散。
2017-03-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