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耆煎散
【處方】熟地5兩,人參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黃耆3兩(蜜炙),鱉甲3兩(醋的功效與作用炒),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兩,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白芍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酒炒),麥冬3兩(去心),桂心1兩半。【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產後氣血兩虧
2017-03-04 8 -
鬱結生痰型瘰鬁
異名:故名鼠瘡,又名串瘡,言其如鼠之能穿也。 治療方法:消串丹。 證候表現:人有生痰塊於頸項,堅硬如石,久則變成瘰鬁,流膿出血,一塊未消,一塊複長,未幾又潰,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脅下,有流行串走之狀。 病因病機:世人為其食鼠竊餘物,以
2017-03-04 26 -
蔬菜雖營養 但不宜多吃
蔬菜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纖維也很豐富。吃適量的蔬菜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排便,提供機體所需的微量營養素,發揮抗氧化作用和保證人體各器官的正常功能,但是攝入過多的蔬菜會有以下危害: 某些蔬菜含較多的草酸易形成結石:菠菜、芹菜、
2017-03-04 3 -
黃卷丸
【處方】大豆黃卷1升(炒,勿令焦)。【制法】上為末,水法為丸。【功能主治】水氣為病,小便不利,通身浮腫。【用法用量】每服2錢,早、晚開水送下。食淡為妙。【摘錄】《醫級》卷八
2017-03-04 8 -
氣滯痰凝型瘰鬁
治療方法:逍遙散合二陳東加減。 證候表現:結塊腫大如豆粒,一個或數個不等。皮色不變,按之堅實,推之能動,不熱不痛;無明顯全身症狀;苔膩,脈弦滑。 病因病機:情志內傷,肝氣不舒,脾失健運,痰熱內生,隨經絡循至頸部,痰凝氣結而成結塊;病在初
2017-03-04 11 -
陰虛火旺型瘰鬁
症狀:頸部腫塊逐漸增大、融合、成串排列,與皮膚粘連,皮色暗紅,腫塊推之不動,漸有疼痛;潮熱盜汗,口乾咽燥,面色晦暗,失眠多夢;女性月經先多後少,漸至閉經;舌質紅,舌苔少,脈細數。 治則治法:滋陰降火,化痰消腫。 方藥:知柏地黃丸(《醫宗
2017-03-04 4 -
皇帝塗容金面方
【處方】朱砂2錢,幹胭脂1錢,官粉3錢,小腦5錢,烏梅的功效與作用肉5個,川芎的功效與作用少許。【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美容。主【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部全錄》引作“塗容金面方”。【摘錄】《東醫寶鑒·外形篇》卷一引《醫鑒》
2017-03-04 17 -
七種蔬菜的根部 預防疾病
“布衣暖,菜根香”,其實飲食中很多被丟棄的的東西也是寶,比如菜根也有較高的食療和外敷藥用價值,只要徹底清洗,合理利用,就能達到營養保健、防病祛病的作用。 白菜根。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熱利水、解表散寒、養胃止渴的功效。將白菜根洗淨切片與生薑
2017-03-04 7 -
氣血兩虛型瘰鬁
症狀:頸部腫塊破潰,膿出清稀,膿液中夾有敗絮樣物,瘡口經久不愈,瘡周腫勢界限不清;形體消瘦,面色無華,精神倦怠,納差、不寐,頭暈乏力,心悸氣短;女性月經量少色淡;舌質淡嫩,舌苔薄,脈細無力。 治則治法:益氣養血,扶助正氣。 方藥:香貝養
2017-03-04 9 -
胡椒理中圓
【處方】款冬花(去梗)、胡椒、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蓽撥、良姜、細辛(去苗)、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白)、乾薑,各四兩;白術五兩。【炮製】上為細末,煉蜜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肺胃虛寒,氣不宣通,咳嗽喘急,逆氣虛痞,胸膈噎悶,腹脅滿
2017-03-04 7 -
肝鬱氣滯型瘰鬁
症狀:頸部一側或兩側腫塊大如豆粒,脹痛或隱痛,數量不等,皮色不變,按之堅實,推之能動;胸脅作脹,煩躁易怒,納少口幹;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細或弦滑。 治則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藥:開鬱散(《洞天奧旨》)加減。柴胡、當歸、白芍、白術
2017-03-04 15 -
黃連橘皮湯
《外台秘要》卷四:黃連橘皮湯【處方】黃連的功效與作用12克(去毛)橘皮6克 杏仁的功效與作用6克(去皮、尖)枳實3克(炙)麻黃6克(去節)葛根的功效與作用6克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2克(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3克(炙)【制法】上八味,切。【功能
2017-03-04 5 -
每天吃多少水果才是健康
要健康,就要多吃水果和蔬菜,這是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的觀念。但是,一天中到底應該吃多少呢?香港衛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最近在其專門網站上指出,每人每天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及三份蔬菜,並對其進行了詳細解釋。 在計算水果的量時,不僅指的是新鮮水果,水
2017-03-04 20 -
內陷的病證論治及預防
一、內治法 1、火陷證主症見“診斷”。 辨證分析:火毒之邪熾盛,故見壯熱口渴,便秘尿黃;邪毒內陷入營,擾亂心神,故煩躁不安,神昏澹語;陰液不足,毒邪阻滯,則瘡口千枯無膿,悶熱劇痛,瘡色紫滯;由於正不勝邪,邪毒內陷,則瘡頂不高,根盤散漫。
2017-03-04 7 -
和安散
【處方】木香、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川芎的功效與作用、北前胡、柴胡的功效與作用、青皮、北梗、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半赤色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各等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小兒冷熱不調,上盛下泄。【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生薑的功效與作用、大
2017-03-04 6 -
內陷的病因與診斷
凡生瘡瘍,正不勝邪,毒不外泄,反陷入裡,客于營血,內傳臟腑,稱之為“內陷”。 臨床以有頭疽併發內陷者較為多見,因此又稱為“疽毒內陷”。其特點是瘡頂忽然下陷,根盤散漫不收,膿腐不透或膿少而薄,伴邪盛熱極,或正虛邪盛,或陰陽兩竭的全身證候。
2017-03-04 5 -
邪勝熱極型內陷
症狀:多發生於疽證1~2候的毒盛期;局部瘡頂不高,根盤散漫,瘡色紫滯,瘡口乾枯無膿,灼熱劇痛;壯熱口渴,便秘溲赤,煩躁不安,神昏譫語,或脅肋偶有隱痛;舌質紅絳,舌苔黃糙,脈洪數。 治則治法:清熱涼血解毒,養陰清心開竅。 方藥:清營湯(《
2017-03-04 17 -
黃雌雞索餅
【別名】黃雌雞臛索餅【處方】黃雌雞隨多少(炒,作臛)、面半斤,桂末1分,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末1兩。【功能主治】五噎。飲食不下,喉中妨塞,瘦弱無力。【用法用量】黃雌雞臛索餅(《聖惠》卷九十六)。【摘錄】《醫方類聚》卷一○六引《食醫心鑒》
2017-03-04 6 -
脾腎陽衰型內陷
症狀:多發於疽證4候的收口期;局部腫勢已退,瘡口腐肉已盡,膿水稀薄色灰或偶帶綠色,新肉不生,狀如鏡面,光白板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現虛熱不退,形神萎頓,納食日減,或有腹痛便泄,自汗肢冷,氣息低促;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或無苔,脈沉細或虛大無力
2017-03-04 9 -
正虛邪盛型內陷
症狀:多發於疽證2~3候的潰膿期;局部膿腐,瘡口中央糜爛,膿少而薄,瘡色灰暗,腫勢平塌,散漫不聚,悶脹疼痛或微痛;全身出現發熱或惡寒,神疲食少,自汗脅痛,神昏譫語,氣息粗促;舌淡紅,舌苔黃膩或灰膩,脈象虛數。或體溫反而不高,肢冷,大便溏
2017-03-0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