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秤錘酒
【處方】鐵秤錘1枚(斧頭鐵杵亦得),酒1升。【功能主治】產後血瘕,兒枕痛。【用法用量】燒秤錘令赤,投酒中,良久去錘,量力服。【摘錄】《醫方類聚》卷二三八引《食醫心鑒》
2017-03-04 6 -
參連開噤湯
《金鑒》卷四十二:參連開噤湯【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黃連的功效與作用、石蓮子。【功能主治】噤口痢,不堪下者。【用法用量】煎湯,徐徐服之。下嚥即好,外以貼臍王瓜藤散。【摘錄】《金鑒》卷四十二《鎬京直指》卷二:參連開噤湯【處方】人參1錢,藿
2017-03-04 7 -
趁痛飲
【處方】虎骨、防風的功效與作用、白芷、續斷、槁本、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白芍的功效與作用、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功能主治】婦女經病疼痛。【用法用量】加生薑的功效與作用、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水煎服。【摘錄】《女科指掌》
2017-03-04 11 -
參耆補肺湯
【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黃謄 白術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山茱萸 山藥的功效與作用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 麥門冬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1.5克 熟地4.5克 牡丹皮3克【功能主治】主肺癰。腎水不足,虛火上炎,
2017-03-04 8 -
腦疽病證概述
腦疽,病名。出《集驗背疽方》。又名對口、對口發、對口瘡、對口疽、對口疔、對口癰、腦漯、落頭疽、項疽、項中疽、腦後發、腦癰、大疽;屬虛則又稱為腦爍。即指生於腦後髮際正中的有頭疽。多因膀胱經濕熱邪毒上壅或陰虛火熾、熱邪上乘所致。因頭為諸陽之
2017-03-04 5 -
足發背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 濕熱下注足背紅腫,灼熱疼痛,腫勢彌漫;伴寒戰高熱;噁心欲吐,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濕熱毒邪與正氣相搏,故寒戰高熱;濕邪中阻,故噁心欲嘔、納差;濕熱內結,故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
2017-03-04 10 -
參苓麻草湯
【處方】麻黃1錢,人參的功效與作用3錢,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兩,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錢。【功能主治】冬月傷寒,頭痛,遍身亦疼。【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辨證錄》卷一
2017-03-04 21 -
足發背的病因與診斷
足發背是發生在足背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全足背高腫掀紅疼痛,足心不腫。 《瘍醫大全》雲:“腳發背生於腳背筋骨之間,乃足三陰三陽之所司也,皆緣濕熱相搏,血滯于至陰之交或赤足行走沾染毒涎,抑或撞破誤觸污穢而成。”相當於西醫的足背部皮下
2017-03-04 8 -
手發背的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1、熱毒蘊積手背部紅腫熱痛,皮膚濕爛;伴發熱、惡寒、口渴、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風火濕熱之邪客於手背,蘊而化熱化毒;邪毒蘊積,經絡不通,故有紅,腫、熱、痛;邪毒與正氣相搏,故惡寒發熱;熱毒熾盛,故見口渴、
2017-03-04 8 -
手發背的病因與診斷
手發背是生在手背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全手背漫腫,紅熱疼痛,手心不腫,日久可損筋傷骨。《醫宗金鑒》雲:“初起形如芒刺,漸感疼痛,高腫紅活。”相當於西醫的手背部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的化膿性炎症。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風火濕熱之邪,結聚於手
2017-03-04 32 -
除煩甯躁湯
【別名】《不居集》上集卷十六。【功能主治】養陰益氣,清熱安神。主癆瘵煩熱。【用法用量】水煎服。【備註】方中麥冬、五味、人參的功效與作用生津液而補元氣;知母、生地、麥冬清肺腎而滋陰液;棗的功效與作用仁、茯神補血安神。諸藥合用,共奏養陰益氣,
2017-03-04 26 -
臀癰的病證論治
一、內治法 1、濕火蘊結臀部紅腫熱痛,或濕爛潰膿;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納食欠佳;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辨證分析:因感受濕熱火毒之邪,蘊結于臀部,營氣不從,逆於肉理,故臀部紅腫熱痛;濕熱火毒蘊久,化腐成膿,故臀部肌肉濕爛流膿;濕熱之邪
2017-03-04 11 -
棖湯
【處方】棖曲4兩,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兩,檀香1分,白鹽1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解毒。主【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棖散”。【摘錄】《傳信適用方》卷四
2017-03-04 4 -
臀癰的病因與診斷
臀癰是發生在臀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病位較一般癰深,範圍也大,采勢急驟,容易腐潰,相當於西醫的臀部蜂窩組織炎。 病因病機 多由濕熱火毒蘊結,或肌肉注射時感染毒邪,營氣不從,逆於肉理而成。 診斷 初起臀部一側紅腫熱痛,患肢步行困難,
2017-03-04 9 -
陳梅散
【處方】白梅(多年者)不拘多少。【制法】上燒成灰存性,研為細末。【功能主治】產後痢。【用法用量】每服1大盞,陳米飲調下。【摘錄】《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卷六
2017-03-04 8 -
臍癰的辨證論治及預防
一、內治法 1、濕熱火毒臍中腫脹,皮色紅,疼痛;伴發熱,口幹口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辨證分析:濕熱毒邪蘊結於臍中,致毒滯血瘀,故腫脹疼痛;濕熱蘊久化火,故全身發熱,口幹口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薄黃、
2017-03-04 7 -
蒼玉潛龍湯
《醫醇剩義》卷二:蒼玉潛龍湯【處方】生地1.2克 龜版18克 石膏9克 龍齒6克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9克 花粉6克 丹皮4.5克 羚羊角4.5克 沙參12克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4.5克【功能主治】養陰清熱,涼血止血。主陰虛陽亢,龍雷之火衝激胃
2017-03-04 6 -
臍癰的病因與診斷
臍癰是指生於臍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本病多見於初生嬰兒。多因結紮、剪斷臍帶,或在包紮處理時感染毒邪而發病。也可由於臍部的先天性畸形卵黃管殘留症或臍尿管閉合不全而繼發感染邪毒引起。其特點是初起臍部微腫,漸大如瓜,膿稠無臭則易愈,膿水臭穢則成
2017-03-04 7 -
蒼連湯
《萬病回春》卷三:蒼連湯【處方】蒼術(米泔制)黃連的功效與作用(薑汁炒)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薑汁炒)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去皮)神曲(炒)各3克 吳茱萸(炒)砂仁各1.5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0.9克【制法】上藥銼一劑。【功能主
2017-03-04 11 -
疫疔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參照“顏面部疔瘡”。另內服蟾酥丸6粒,分2次吞服。 二、外治法初起用玉露膏摻蟾酥合劑;腐肉未脫,摻10%蟾酥合劑或五五丹;腐脫新生,摻生肌散。 其他療法 抗生素治療青黴素為首選,每日160萬單位至320萬單位,分次肌注;或四環
2017-03-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