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痰毒的治療與護理
痰毒積聚證是指腹股溝肉芽腫,可見於腹股溝假性橫痃形成,皮核相連,有的結核之間相互融合成塊,推之不移,自覺疼痛,舌紅,舌苔黃,脈弦滑。這是由於痰毒積聚,氣血瘀滯而成。 用藥治療 治療宜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常用方藥為五神湯合消瘰丸加減:
2017-03-04 10 -
化腐錠子
【處方】雄黃1錢,雌黃1錢,輕粉5分,白砒5分。【制法】上為細末,至不見星為度。【功能主治】一切癰疽初潰,腐肉不脫。【用法用量】用薄漿捏成細條插入孔內;或幹摻亦可。【摘錄】《瘍科遺篇》卷下
2017-03-04 4 -
胡椒蛋
【處方】白胡椒7粒 新鮮雞蛋的功效與作用1個【制法】把雞蛋頂部,用小剪刀剪個筷子頭粗細的小孔,把7粒白胡椒從小孔放入雞蛋中,再用麵粉和成麵團,把雞蛋小孔封固,用濕紙把整個雞蛋包裹起來,放入蒸籠內蒸熟或放入碗內,隔水蒸熟即可。【功能主治】治
2017-03-04 7 -
男士:壯陽保健治不育
1、具有強身壯陽、提高男性的性功能 作為滋補強壯劑治療腎虛各症及肝腎疾病療效甚佳,能顯著提高人體中血漿睾酮素含量,達到強身壯陽之功效。對於性功能減退有明顯的療效。 2、治療男性不育症 枸杞子對於少精症有提高精子數目和精子活力的作用,因此
2017-03-04 11 -
青蛇毒的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1、濕熱瘀滯病變局部筋脈紅腫熱痛,或上下游走,肢體活動不利;多伴有發熱;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辨證分析:濕熱入侵,氣血瘀滯,筋脈不利,鬱而化熱,則筋脈紅腫熱痛,甚則肢體活動不利;或挾風邪,則上下游走;熱邪為患,則見發熱;舌
2017-03-04 11 -
青蛇毒的病因與診斷
青蛇毒是體表筋脈發生的炎性血栓性疾病。其臨床特點是:體表筋脈(靜脈)掀紅灼熱,硬腫壓痛,可觸及條索狀物,甚者可致惡寒發熱等症。相當於西醫的血栓性淺靜脈炎。 病因病機 濕熱毒邪入侵,以致筋脈氣血瘀滯,阻塞不暢。有的與靜脈注射有關。 診斷
2017-03-04 6 -
環跳疽的辨證論治及預防
一、內治法 1、濕熱下注髖部筋骨隱隱作痛,活動受限,皮色發紅,局部腫脹,疼痛較劇,屈曲不伸;伴惡寒,發熱,頭痛,口渴,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濕熱下注,經絡阻塞,氣血瘀滯,故筋骨活動不利及紅、腫、痛發作;濕熱泛溢全身
2017-03-04 12 -
環跳疽的病因與診斷
環跳疽是指發生在髖關節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好發于兒童,局部漫腫疼痛,影響關節屈伸活動,全身症狀嚴重,潰膿後難以收斂,容易造成殘廢。《外科大成》雲:“環跳疽生環跳穴,漫腫隱痛,尺脈沉緊,腿不能伸。”根據發生的部位不同,中醫有不同的名
2017-03-04 11 -
訶黎勒茶
【處方】訶黎勒1兩(去核)。【功能主治】下氣消食。主諸氣。【用法用量】上以水1升,先煎2-3沸,然後下訶子更煎3-5沸,作茶的功效與作用色,入少鹽啜之。【摘錄】《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食醫心鑒》
2017-03-04 9 -
附骨疽的辨證論治及預防
一、內治法 1、濕熱邪滯起病急驟,患肢疼痛徹骨,胖腫骨脹,皮膚微紅微熱,按之灼熱;寒戰高熱,頭痛納差,口幹,溲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濕熱邪毒蘊結於骨骼,以致經絡阻塞,氣血凝滯,阻塞不通,故疼痛徹骨,胖腫骨脹;濕熱毒邪郁阻
2017-03-04 12 -
胡荽酒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胡荽酒【處方】胡荽90克【功能主治】治小兒痘疹,初起未出者。【用法用量】上細切,以酒60O毫升,煎令沸,入胡荽,便以物蓋住,不令氣出,候冷去滓,微微從項以下噴背膂及兩腳胸腹全遍,勿噴於面。【摘錄】《太平聖惠方》卷八
2017-03-04 7 -
附骨疽的病因與診斷
附骨疽是一種毒邪深沉、附著於骨的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多發於四肢長骨,局部胖腫,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潰後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竇道,損傷筋骨。《備急千金方》雲:“以其無破,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本病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
2017-03-04 13 -
和中清熱湯
【處方】知母、黃柏、青黛、桔梗、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生地、赤芍的功效與作用、花粉、丹皮。【功能主治】唇瘡,兼大渴引飲,熱極者。【用法用量】上唇腫生瘡,氣實者,加酒大黃,氣虛者,加酒川連;下唇腫生瘡,亦加川連。【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2017-03-04 13 -
少腹疽病證簡介
氣海在臍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臍下二寸,關元在臍下三寸,皆屬任脈經。此三穴或一穴發腫,即為少腹疽。高腫紅活,疼痛牽背,易潰稠膿者易治;若漫腫堅硬,綿潰腐爛,膿稀如水者難治。凡遇此證初起,急用艾灸腫頂,七壯至三七壯,以痛癢通徹為度,宜服仙方活
2017-03-04 10 -
膻中疽病證簡述
一、病因 膻中疽,病名。指疽之發於膻中穴者,亦名膻中發疽、膻中發。見《證治準繩·外科》卷三。該病多因臟腑不和,肝氣鬱結所致。症見患處腫塊初起如粟大小,色紫堅硬,逐漸焮紅腫痛,並見有憎寒壯熱等症。 二、治療 治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可用仙
2017-03-04 11 -
背疽病證簡述
背疽,泛指生於背部的有頭疽。有頭疽,是癰疽之發於體表而有粟米樣瘡頭者。因其所生部位及形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上、中、下搭手,上、中、下發背,對串肩搭手、蓮子發、肩疽、發背、蓮蓬發、體疽發、腰疽、脾肚發、對心發、對臍發疽等。其名雖多
2017-03-04 45 -
黃連汁
《聖濟總錄》卷一一六:黃連汁【處方】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去須)2兩,蒺藜苗2握。【制法】上銼細。【功能主治】鼻塞多年,清水出不止。【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升,取1合,灌鼻中。不過再灌,大嚏即愈。【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一六《聖濟總錄》卷
2017-03-04 12 -
穿粉散
《醫宗金鑒》卷六十五:穿粉散【處方】輕粉(研,隔紙微炒)穿山甲(炙)鉛粉 黃丹各9克(水飛)【制法】共研極細末。【功能主治】主旋耳瘡。生於耳後縫間,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狀,色紅,時流黃水。由膽脾濕熱所致。【用法用量】香油調敷患處。【摘錄
2017-03-04 6 -
沉香煮散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沉香煮散【處方】沉香(銼)1兩,茴香子(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炒)1兩,胡椒1兩,蓽澄茄1兩,楝實(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炒)1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膈氣嘔逆,飲食不下,心胸痞滿。【
2017-03-04 12 -
車前飲
《銀海精微》卷下:車前飲【處方】車前子(炒)、蒙花(去枝)、草決明、羌活、白蒺藜(炒,去角)、龍膽草、菊花的功效與作用、粉草。【功能主治】肝經積熱,上攻眼目,逆順生翳,血灌瞳人,羞明怕日,多淚。【摘錄】《銀海精微》卷下《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2017-03-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