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環跳疽的病因與診斷

環跳疽是指發生在髖關節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其特點是好發于兒童, 局部漫腫疼痛, 影響關節屈伸活動, 全身症狀嚴重, 潰膿後難以收斂, 容易造成殘廢。 《外科大成》雲:“環跳疽生環跳穴, 漫腫隱痛, 尺脈沉緊, 腿不能伸。 ”根據發生的部位不同, 中醫有不同的名稱, 如發生於膝關節的, 稱疵疽;發於足踝關節的, 稱足踝疽;生於肩關節的, 叫肩中疽;生於肘關節者, 叫肘疽;生於腕關節, 叫兌疽。 病名雖異, 但其病因, 證治與環跳疽相似。 本病相當於西醫的化膿性髖關節炎。

病因病機

與附骨疽基本相同, 也可由髖關節附近外傷感染毒邪或附骨疽直接蔓延至關節而引起。

診斷

好發於14歲以下兒童。 發病部位在髖關節(環跳穴)。

初起即有惡寒、高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髖部筋骨隱隱作痛, 皮色不變, 活動障礙。 繼而疼痛加劇, 呈半屈曲狀, 臀部外突, 大腿略向外翻。 成膿期皮膚掀熱, 皮色微紅, 疼痛劇烈, 腫勢蔓延腰胯, 下及大腿, 關節呈半屈曲位;伴高熱、口渴、大便秘結, 按之有波動感者, 為內已成膿。 化膿期約在發病後1—3個月。 潰後流出黃稠膿液, 後變稀薄, 全身症狀減輕, 而瘡口不易癒合。 愈後常見關節畸形、僵硬、不能活動, 或造成關節脫位或僵硬, 而形成殘廢。

輔助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可高達11.0X109幾一20.0X109幾, 中性粒細胞80%一90%。 X線攝片在早期僅見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

無骨質變化。 後期可見關節軟骨破壞, 關節間隙變窄, 同時骨質有脫鈣現象。 關節穿刺液可作細菌培養及細胞計數、分類。

鑒別診斷

一、臀部流注病在肌肉;易腫, 易膿, 易潰, 易斂;愈後不損傷筋骨。

二、髂窩流注患肢不能伸直, 大腿略向內翻;愈後不造成殘廢。

三、髖關節流痰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狀不明顯;化膿需6個月至1年;潰後流出的稀薄膿液夾有敗絮樣物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