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褥瘡的診斷與治療
一、診斷 一般來說,創面周圍伴有紅、腫、熱、痛局部炎症,如果還有化膿、惡臭症狀者即可認定為局部感染徵兆,伴發熱則說明具有全身反應。 1、多見於截癱、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積燒傷及深度昏迷等長期臥床患者。 2、多發於骶骨、坐骨結節等骨隆突處
2017-03-04 5 -
菖蒲導痰湯
【處方】半夏的功效與作用9g,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2g,橘紅9g,甘草的功效與作用6g,菖蒲12g,南星6g,枳實6g。【功能主治】豁痰開竅。主痰氣生厥,忽然眩僕,喉有痰聲,或嘔吐涎沫,平素可見痰多、胸悶、乏力等,脈多沉滑。【用法用量】先以
2017-03-04 35 -
氣血兩虛型褥瘡
症狀:瘡面腐肉難脫,或腐肉雖脫而新肉不生,或新肌色淡不紅、癒合緩慢;伴有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納差食少;舌質淡,舌苔少或薄或薄膩,脈沉細或沉細無力。 治則治法:大補氣血,托毒生肌。 方藥:八珍湯(《正體類要》)加減。茯苓、當歸、白術、黨參
2017-03-04 8 -
化鐵丹眼水
【處方】雄雞化骨(在肚內,紅色圓形,形似苦膽,但非苦膽)3個,烏梅的功效與作用3個,杏仁的功效與作用7個,川椒6g,砂仁3g(打),風化消9g,古銅錢1文,新繡花針3支。【制法】將上藥放在瓷瓶內,以蒸餾水0.5公斤浸泡,將瓶口用蠟封,浸7
2017-03-04 10 -
蘊毒腐潰型褥瘡
症狀:褥瘡潰爛,腐肉及膿水較多,或有惡臭,重者潰爛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腫;伴有發熱或低熱,口苦且幹,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舌質紅,舌苔少或黃膩,脈細數或滑數。 治則治法:益氣養陰,利濕托毒。 方藥: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透膿散(《外科
2017-03-04 23 -
和中益氣丸
《活人方》卷二:和中益氣丸【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2兩,白術4兩,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兩,廣橘紅1兩2錢5分,澤瀉的功效與作用1兩,丹皮7錢5分,沉香7錢5分,川椒5錢,肉桂的功效與作用5錢,桑皮1兩,蘇子1兩,附子2錢5分。【制法】水疊丸
2017-03-04 9 -
氣滯血瘀型褥瘡
症狀:局部皮膚出現褐色紅斑,繼而紫暗紅腫或有破損,舌苔薄,舌邊有瘀點,脈弦。 治則治法:理氣活血。 方藥: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柴胡、枳殼、赤芍、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熟地黃、懷牛膝、桔梗、炙甘草等。加減:氣虛者,加黃芪、黨
2017-03-04 8 -
瘰鬁的辨證論治及預防
一、內治法 1、氣滯痰凝結塊腫大如豆粒,一個或數個不等。皮色不變,按之堅實,推之能動,不熱不痛;無明顯全身症狀;苔膩,脈弦滑。 辨證分析:情志內傷,肝氣不舒,脾失健運,痰熱內生,隨經絡循至頸部,痰凝氣結而成結塊;病在初期,尚未化熱,故皮
2017-03-04 6 -
鬱怒傷肝型瘰鬁
治療方法:柴胡清肝湯。 病因病機:憂愁思慮,暴怒傷肝,蓋肝主筋,故令筋縮結蓄成核。 證候表現:生於項側,筋間形如棋子,堅硬大小不一,或陷或突,久則虛羸,多生寒熱,勞怒則甚。 治則治法:清其肝、解其鬱。 處方:柴胡清肝湯之類是也。 出處:
2017-03-04 15 -
黃連犀角湯
《外台秘要》卷二引《深師方》:黃連犀角湯【別名】黃連的功效與作用犀角散(《張氏醫通》卷十四)。【處方】黃連3克(去毛)烏梅的功效與作用14枚(擘)犀角9克 青木香1.5克【制法】上四味,切。【功能主治】清熱殺蟲。治傷寒及諸病之後,下部生瘡
2017-03-04 5 -
肝腎兩虛型瘰鬁
治療方法:外有隔蒜灸之法,或又用豆豉餅灸之。益氣養營湯、琥珀膏、六味丸、補中益氣湯。 證候表現:若經久不愈,或愈而復發,膿水淋漓,肌肉羸瘦者。 治則治法:若益氣養營湯以補氣血,六味丸以滋腎水、培肝木,補中益氣湯以健脾土是也。 處方:若益
2017-03-04 14 -
風濕凝結型瘰鬁
治療方法:附子敗毒湯、神功散。 病因病機:其項後兩旁濕瘰鬁,經屬膀胱寒水,外感風邪與濕凝結。 證候表現:漫腫疼痛,皮色如常。 治則治法:有日久將潰,皮色透紅,微熱痛甚,其內外治法,用藥總不宜寒涼。 處方:初腫宜用附子敗毒湯,外敷神功散;
2017-03-04 7 -
換骨散
《扁鵲心書·神方》:換骨散【處方】烏蛇(去頭尾,酒煮,取肉)2兩,白花蛇(同上制法)2兩,石菖蒲2兩,荊芥穗2兩,蔓荊子2兩,天麻的功效與作用(酒炒)2兩,胡首烏的功效與作用(小黑豆的功效與作用拌,蒸,曬)2兩,白楊樹皮(炒)2兩,甘草的
2017-03-04 10 -
羊肉和醋不能一起食用 你知多少
醋性溫,有開胃、活血、殺菌等作用,其中所含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醋酸、乳酸、琥珀酸等多種有機酸,與寒性食物相配效果羊肉這類溫熱食品相配。 羊肉性溫熱,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壯陽等功效。 醋性溫,有開胃、活血、殺菌等作用,其中所含
2017-03-04 8 -
脾滯痰結型瘰鬁
治療方法:芩連二陳湯。 病因病機:飲食冷熱不調,饑飽喜怒不常,多致脾氣不能傳運,遂成痰結。 證候表現:初起如梅如李,生及遍身,久則微紅,後必潰破,易於收斂。 治則治法:豁其痰、行其氣。 處方:芩連二陳湯之類是也。 出處:《外科正宗》·卷
2017-03-04 8 -
陽虛毒戀型瘰鬁
治療方法:外用豆豉餅、琥珀膏以驅散寒邪,補接陽氣,內服補中益氣湯、六味丸以滋腎水、培肝木、健脾土,亦有可愈者。 證候表現:《內經》曰:陷脈為瘺,留連肉腠,即此病也。 方用:外用豆豉餅、琥珀膏以驅散寒邪,補接陽氣,內服補中益氣湯、六味丸以
2017-03-04 9 -
正虛毒壅型瘰鬁
治療方法:須用針頭散敷之以去腐肉。再以如神散敷之,更服益氣養營湯。 證候表現:又或瘡口已破,核不腐則瘡口不能斂,或貼琥珀膏不應。 療法:須用針頭散敷之以去腐肉。 方用:再以如神散敷之,更服益氣養營湯。 處方:如神散。 處方:益氣養營湯。
2017-03-04 3 -
不適合與豬肉搭配的食物
中醫雲:“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這主要是因為羊肝氣味苦寒,補肝、明目,治肝風虛熱。“豬肉滋膩,入胃便作濕熱”,從食物藥性講,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氣,與豬肉共同烹炒,則易生怪味,從烹飪角度講看,亦不相宜。 1、牛肉 豬肉和牛肉不共食的
2017-03-04 7 -
痰飲凝結型瘰鬁
治療方法:子龍丸。 證候表現:瘰鬁生於項間,初起一小塊,不覺疼癢,在皮裡膜外,漸大如桃核,旁增不一。皮色不異看。 處方:以子龍丸,每服三分,淡姜湯每日送服三次,至消乃止。倘幼孩不善服丸,取小金丹,每日一丸,用布包放石上,隔布敲細入杯,取
2017-03-04 15 -
風痰濕摶型瘰鬁
治療方法:防風解毒湯。 病因病機:外受風寒縛於經絡。 證候表現:其患先寒後熱,結核浮腫。 治則治法:凡觀此症,別其風毒者散其風、除其濕。 處方:如防風解毒湯之類是也。 出處:《外科正宗》·卷之二(卷)·上部疽毒門(門) 原文:風毒者,外
2017-03-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