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內陷的病因與診斷

凡生瘡瘍, 正不勝邪, 毒不外泄, 反陷入裡, 客于營血, 內傳臟腑, 稱之為“內陷”。

臨床以有頭疽併發內陷者較為多見, 因此又稱為“疽毒內陷”。 其特點是瘡頂忽然下陷, 根盤散漫不收, 膿腐不透或膿少而薄, 伴邪盛熱極, 或正虛邪盛, 或陰陽兩竭的全身證候。 因內陷的病因及臨床表現不同, 又可分為火陷、幹陷、虛陷三種類型。

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生, 根本原因在於正氣內虛, 火毒熾盛, 加之治療失時或不當, 以致正不勝邪, 反陷人裡, 客于營血, 內犯臟腑而成。 火陷型多由於陰液不足, 火毒熾盛, 複因擠壓瘡口, 或治療不當,

治療失時, 以致正不勝邪, 毒邪內陷入營;幹陷型多因氣血兩虧, 正不勝邪, 不能釀化為膿, 托毒外出, 以致正愈虛, 毒愈盛, 形成內閉外脫;虛陷型毒邪雖已衰退, 而氣血大傷, 脾氣不復, 腎陽亦衰, 遂致生化乏源, 陰陽兩竭。

診斷

多見於老年人, 或既往有消渴病。 尤易併發於腦疽、背疽患者。

一、火陷型多見於疽證1—2候(五日為一候)。 局部瘡頂不高, 根盤散漫, 瘡色紫滯, 瘡口乾枯無膿, 灼熱劇痛。 伴壯熱口渴, 便秘溲赤, 煩躁不安, 神昏譫語, 或胸脅隱痛。

二、幹陷型多見於疽證2—3候。 局部膿腐不透, 瘡口中央糜爛, 膿少而薄, 瘡色晦暗, 腫勢平塌, 散漫不聚, 悶脹疼痛或微痛, 伴發熱或惡寒, 神疲少食, 自汗脅痛, 神昏譫語, 氣息粗促。 或體溫不高, 四肢厥冷,

大便溏薄, 小便頻數。

三、虛陷型多見於疽證4候。 局部腫勢已退, 瘡口腐肉已盡, 而膿水灰薄, 或偶帶綠色, 新肉不生, 狀如鏡面, 光白極亮, 不知疼痛。 全身出現虛熱不退, 形神萎頓。 飲食日減, 或者腹痛腹瀉, 自汗肢冷, 氣息低促, 隨即陷入昏迷厥脫等脾腎陽虛之證。 或見舌光如鏡、口舌生糜等陰傷胃敗證。

以上三種陷證, 比較而言, 火陷發生在疾病初起階段, 邪盛熱極, 預後較佳;幹陷發生在潰膿階段, 正虛邪盛, 預後次之;虛陷發生在收口階段, 正虛邪衰, 陰陽兩竭, 預後最差。

輔助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可達20X10的9次方每L以上, 中性粒細胞80%一90%;血及膿液細菌培養多為陽性;血糖、尿糖均增高。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