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管假茉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消腫;清熱利濕。主濕熱淋證;小便不利;瘧疾;風濕熱痹;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7 -
千金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化濕宣氣。主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酒煮,3-6g;或浸酒。 各家論述 1.《本草乘雅半偈》:以花煮酒,治滯痢。2.《綱目拾遺》:千金花氣香味苦,浸酒治滯下,以其能利水道,宣氣四達之功耳。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2 -
竹蘭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溫補腎陽。主腰膝酸軟;陽痿;遺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15-3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溫補腎陽的功能。用於腰膝酸痛,陽痿、遺精。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16 -
馬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養心安神。主健忘。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煮食;或研末。 注意 《食療本草》:患痢人不得食。 各家論述 《別錄》:主喜忘。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5 -
石榴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收斂止瀉;角毒殺蟲。主泄瀉;痘風瘡;癩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外用: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敷患處。 2.《滇南本草圖說》:煎洗痘風瘡及風癩。 【摘錄】《中
2017-03-12 25 -
細蘆子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散瘀止痛;消腫解毒。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外感風寒;喘咳;脘腹冷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腹痛;牙痛;瘡癤腫痛;燙傷;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
2017-03-12 1 -
蘭花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清熱利濕;活血止血;解毒殺蟲。主肺結核咯血;百日咳;急性胃腸炎;熱淋;帶下;白濁;月經不調;崩漏;便血;跌打損傷;瘡癤腫毒;痔瘡;蛔蟲腹痛;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品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
2017-03-12 24 -
柳樹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補肝腎;祛風濕;止血;安胎。主頭暈目眩;腰膝疼痛;風濕麻木;崩漏;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或搗汁;或燉肉。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54 -
馬蹬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治外傷出血,子宮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5錢;或研末。外用:研末撒敷。 附方 治子宮出血:馬蹬草葉三至七片,水煎,打雞蛋茶喝,輕者一天一次,重者一天二次;或用葉五片,研末,開水沖服。 摘錄 《*辭
2017-03-12 8 -
鰻鱺魚膏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主痔漏;惡瘡;耳內腫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熬油塗敷。 【各家論述】 1. 陶弘景:療諸瘺瘡。 2.《唐本草》:療耳小有蟲痛者。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5 -
四棱杆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肝炎;胃炎;乳腺炎;閉經;跌打損傷;關節疼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3 -
山礬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祛風止痛。主黃疸;泄瀉;痢疾;血崩;風火牙痛;頭痛;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1.《衡山民間草藥》:治腰痛,腰背閃挫或筋痛。2.《閩東本草》:涼血,退熱,止咳,下氣,清火,
2017-03-12 6 -
江蘺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軟堅;利水。主內熱;痰結癭瘤;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附方 《綱目》在芳草類蘼蕪條下雲:蘺草生江中,故曰江蘺是也。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4 -
蓼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主溫病發熱;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喉痹;熱痢;黃疸;丹毒;痄腮;口瘡;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汗塗。 臨床應用 用於濕病發熱,發斑發疹,肺熱
2017-03-12 8 -
蜀漆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除痰;截瘧。主症瘕積聚,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研未。 注意 1.凡正氣虛弱,久病體弱者慎服。 2.《本草經集注》:括樓為之使。惡貫眾。 3.《藥性論》:不可多進,令人吐逆。畏豪吾。 4.《四聲本草》:桔梗為
2017-03-12 3 -
露蕊烏頭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濕;溫中祛寒;止痛;殺蟲。主風濕麻木;關節痛;麻風;胃痛及感冒;流感發燒;腸道寄生蟲。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3g。外用:適量,研末撒布。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9 -
香排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行氣止痛;調經;解毒。主感冒;咳嗽;風濕痹痛;院腹脹痛;月經不調;疔瘡;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8 -
黍米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益氣補中;除煩止渴;解毒。主煩渴;瀉痢;吐逆;咳嗽;胃痛;小兒鵝口瘡;瘡癰;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90g;煮粥或淘取泔汁。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小兒鵝口,不能飲乳:黍米汁塗之。《千金方》②治湯火所灼未
2017-03-12 5 -
歐綿馬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驅蟲;利水消腫。主感冒發熱;乙腦;痄腮;麻疹;崩漏;腸寄生蟲病;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2-4g。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7 -
小口小金髮蘚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舒肝利膽;排石止痛。主膽囊積石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注意 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辛,性涼。有消腫散瘀,排石止痛等功效。用於膽囊積石等。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