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槍烏賊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滋補;通淋。主風濕腰痛;下肢潰瘍;腹瀉;石淋;白帶;癰瘡癤腫;病後或產後體虛;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50-100g。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6 -
細葉草烏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勝濕;開痰消腫。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中風癱瘓;癰疽;未潰;疔瘡初起;腫硬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宜久煎1h許。外用:生品適量,研末塗敷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7 -
羊蹄實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通便。主赤白痢疾;漏下;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赤白雜痢。 2.《綱目》:治婦人血氣。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5 -
麥門冬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主肺燥乾咳;肺癰;陰虛勞嗽;津傷口渴;消渴;心煩失眠;咽喉疼痛;腸燥便秘;血熱吐衄。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膏。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煎湯塗;或鮮品搗汁搽。
2017-03-12 10 -
驅蟲斑鳩菊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活敵國;殺蟲解毒。主白癜風;蛔早;蟯蟲;瘡癤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2-4g。外用:適量,研細粉調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果實;味苦,性涼。有清熱消炎,活血化瘀,殺蟲的功能。用於治療某些皮膚斑、驅
2017-03-12 28 -
水豆瓣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主痢疾;淋病;水臌;急性肝炎;癰腫瘡毒;牙齦腫痛;痔腫;乳癰;急性腦膜炎;急性咽喉炎;月經不調;痛經;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鮮品絞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水洗。 摘
2017-03-12 8 -
鹿耳翎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瘀;解毒。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風濕關節炎;腹瀉;腎炎水腫;經閉;跌打損傷;疔瘡癰腫;瘰鬁;毒蛇咬傷;濕疹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者30-60g;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2017-03-12 3 -
天腳板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定痛;解毒消腫。主跌打損傷;骨折;癰疽;痔瘡;水火湯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峨嵋藥植》:搗爛,調麵粉外敷,治跌打損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1 -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 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於感冒,麻疹透發不暢,便血、崩漏、鼻衄。發表,祛風,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癰腫,瘡疥,瘰鬁。荊芥穗效用相同,惟發散之力較強。 ①《
2017-03-12 25 -
都鹹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止渴;除煩。主咳逆;心煩;口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渴,潤肺,去煩,除痰。火幹作飲服之。 2.《海藥本草》:主煩躁,心悶,痰鬲,傷寒清涕,咳逆上氣。宜煎服。 摘錄 《
2017-03-12 4 -
竹卷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心除煩,消暑止渴。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火傷,燒存性油調搽。 ②《本草再新》:清心瀉火,解毒除煩,消暑利濕,止渴生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2~4錢。外用:煆存性研末調敷。 【摘錄】《*辭典》
2017-03-12 30 -
茅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瘀散結;化痰利濕。主瘡癰腫毒;燙火飭;肺癰咳嗽;咽喉腫痛;水腫腹脹;腹瀉;痢疾;酒疸;濕疹;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31 -
水仙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心悅神;理氣調經;解毒辟穢。主神疲頭昏;月經不調;痢疾;瘡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塗。 【各家論述】 1.《綱目》:去風氣。 2.《現代實用中藥》:治婦人子宮病,月經不調。
2017-03-12 8 -
大瓦韋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祛濕;止血。主暴赤火眼;翳膜遮睛;熱淋;水腫;血崩;月經不調;疔瘡癰毒;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其葉披針形而長,葉緣生有黃色孢子囊群如金星,故稱金星鳳尾草
2017-03-12 4 -
鬼點燈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止咳;止血。主咳嗽;吐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止血,炒焦用。 注意 有小毒,慎用。 各家論述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止咳,炒焦治吐血。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4 -
紅水芋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燥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跌打腫痛;胃痛;牙痛;痄腮;癰瘡癤腫;濕疹;全身瘙癢;蛇咬傷;蟲咬傷;刀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搗汁搽;或研末酒調敷。 注意 孕婦禁服。
2017-03-12 6 -
蔓荊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①《嶺南采藥錄》:葉,治跌打損傷,搗爛沖酒服,渣外敷;煎服治頭風。 ②《陸川本草》:枝葉,消腫止痛。治刀傷止血,跌打損傷,風濕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搗汁沖酒飲。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2017-03-12 9 -
大母豬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通經絡;清熱解毒。主牙痛;風濕關節炎;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或浸酒、燉肉服。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4 -
薏仁米的功效與作用
薏米的功效: 1、生薏米煮湯服食,利於去濕除風;用於健脾益胃、治脾虛泄瀉則須炒熟食用。 2、 薏米用作糧食吃,煮粥、做湯均可。夏秋季和冬瓜煮湯,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濕。 3、 將鮮奶煮沸,加入薏仁粉適量,攪拌均勻後食用。常食可保持皮
2017-03-12 9 -
絹毛木薑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尿;祛痰;驅風健胃;防腐。主脘腹寒痛;腹脹嘔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服,3-6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利尿、防腐、祛痰、驅風、健胃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