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癌中藥巴豆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功效 種子:味辛,性熱,有大毒,瀉下祛積,逐水消腫。根、葉:味辛,性溫,有毒,溫中散寒,祛風活絡。 臨床應用 可用於多種癌腫,如霍奇金病、肺癌、子宮癌、皮膚癌、乳腺癌、胃癌等,以霍奇金病及胃癌緩解率高。用經過去毒處理的巴豆製劑治療晚
2017-03-12 47 -
腎上腺素的功效與作用
腎上腺素的功效: 直接作用於腎上腺素能α、β受體,產生強烈快速而短暫的興奮α和β型效應,對心臟β1-受體的興奮,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時作用於骨骼肌β2-受體,使血管擴張,降低周圍血管阻力而減低舒張壓。興奮β2
2017-03-12 32 -
抗癌中藥白屈菜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功效 味苦,性涼,有毒。清熱解毒,止痛,止咳,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 適用於多種腫瘤,如食道癌、胃癌、肝膽腫瘤、直腸癌、各種中晚期腫瘤腹轉移等。常與丁香、延胡索、全蠍、蜈蚣等配伍治療氣血凝滯、瘀毒內阻的食管癌、肝腫瘤。常與菌陳、山梔、
2017-03-12 7 -
抗癌中藥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功效 味辛,性溫,有毒。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臨床應用 適用於消化道腫瘤、肺癌等。亦作配伍藥用於治療多種腫瘤。常與陳皮、佛手、枳殼等配伍治療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的消化道腫瘤。常與杏仁、昆布、海藻、白術等配伍治療脾虛濕聚、痰涎壅滯的肺癌
2017-03-12 7 -
抗癌中藥土鼈蟲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功效 味鹹,性寒,有小毒。活血散瘀,通經止痛。 臨床應用 適用於多種腫瘤,如消化道腫瘤、肝癌、骨腫瘤、轉移性骨腫瘤、宮頸癌、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肺癌等。常與莪術、水蛭、丹參、枸橘李等配伍治療氣血瘀滯、凝結成積的消化道腫瘤。常與三七
2017-03-12 8 -
土黴素的功效與作用
土黴素的功效: 土黴素可用於下列疾病: (1)立克次體病,包括流行性斑疹傷寒、地方性斑疹傷寒、洛磯山熱、恙蟲病和Q熱。 (2)支原體屬感染。 (3)衣原體屬感染,包括鸚鵡熱、性病、淋巴肉牙腫、非特異性尿道炎、輸卵管炎、宮頸炎及沙眼。 (
2017-03-12 6 -
抗癌中藥山慈菇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功效 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臨床應用 適用於多種腫瘤,主要用於乳腺癌,亦用於惡性淋巴瘤、甲狀腺癌、皮膚癌、宮頸癌、鼻咽癌、食管癌、白血病、胃癌等。常與昆布、海藻、白毛夏枯草等配伍治療痰氣凝滯、痰火膠結的鼻咽
2017-03-12 24 -
抗癌中藥天南星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溫,有毒。燥濕化痰,祛痰定驚,消腫散結。 臨床應用 適用於多種腫瘤,如消化道腫瘤、顱腦腫瘤、腦轉移性腫瘤,或腫瘤淋巴結轉移、子宮頸癌、口腔腫瘤、神經系統腫瘤。常與半夏、茯苓、枳實等配伍治療痰濕壅滯、瘀血凝結的消化道
2017-03-12 6 -
抗癌中藥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有大毒。散血熱通絡,消腫。 臨床應用 內服適用於食管癌、胃癌、腸癌、骨腫癌、肺癌等。與甘草等藥製成丸劑,可解除癌性疼痛。與穿山甲、紫草、雄黃、白芷等配伍製成藥膏用於濕聚毒盛的皮膚癌。此外,還用於咽喉痹痛、癰疽腫毒、
2017-03-12 7 -
生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生黃芪的功效: 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生黃芪的作用: 1、增強免疫功能
2017-03-12 6 -
莿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骨折;癰腫;乳汗不通;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葉拘留證敷;或研粉調酒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有活血祛瘀的功能,用於治跌打、癰腫。 摘錄 《中華本
2017-03-12 6 -
抗癌中藥薏苡仁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功效 味甘、淡,性微寒。健脾,補肺,滲濕,利尿,清熱,排膿。 臨床應用 適用於多種腫瘤,如消化道腫瘤、肺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絨毛膜上皮癌等。常用白花蛇舌草、白術、茯苓、土茯苓、大腹皮等配脾虛濕盛、運化失司的消化道腫瘤。常與葶藶子、
2017-03-12 23 -
抗癌中藥槲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功效 味甘、苦,性平。祛風濕,強筋骨,養血安胎。 臨床應用 適用於多種腫瘤,如腎癌、骨腫瘤、骶尾部脊索瘤、宮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常與補骨脂、杜仲、牛膝、山茱萸等配伍治療肝腎不足,瘀血凝滯的腎癌、骨腫瘤,或骶尾部脊索瘤。晚期癌腫,
2017-03-12 24 -
抗癌中藥鱉甲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功效 味咸,性平。滋陰退熱,軟堅散結。 臨床應用 適用於肝癌、腎癌及其他腫瘤陰虛火旺者。常與八月劄、炙龜板、茯苓、田基黃等配合治療肝經鬱火、肝陰耗損、氣滯血瘀的肝癌。此外,還適用于腎陰不足、陰虛潮熱、瘀血阻滯、經閉腹痛以及肝脾腫大、
2017-03-12 16 -
紅椽木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泄瀉。 用法用量 內服:炒食或煮食,15-30g. 各家論述 《陸川本草》:滋養強壯,健胃,消食。治食欲不振,脾虛泄瀉。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5 -
臭李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瀉下通便。主風濕熱痹;熱毒瘡癰;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熬膏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4 -
茄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血消腫。主血淋;下血;血痢;腸風下血;癰腫;凍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6-9g。外用:適量,煎水浸洗;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開寶本草》:枯莖葉主凍腳瘡,煮湯漬之良。 2.《本草綱目》:散血消腫
2017-03-12 6 -
大葉刺籬木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主眼瞼炎;疥瘡;惡瘡腫毒;皮膚瘙癢;創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汁點眼;或研末撒敷;或煎水熏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9 -
雞嗉子根
【拼音名】Jī Sù Zǐ Gēn 【英文名】Dendrobenthamiacapitata(Wall.)Hutch. 【別名】野荔枝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頭狀四照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ndrobe
2017-03-12 53 -
紅雞踢香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咳;止血。主風濕腰痛;咳喘;痢疾;吐血;血崩;痔血;惡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湯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