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哭是新生兒唯一的溝通語言

或許你會覺得很驚訝, 為什麼從寶寶的哭聲, 爸爸媽媽或是照顧者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寶寶的需求, 像是他餓了, 該換尿布了, 沒人抱著他覺得孤單無聊, 覺得不舒服, 他身上會痛或會癢, 玩得太多覺得疲倦了, 或他只是在發洩情緒等等。 只要照顧者和寶寶之間有良好互動, 照顧者就能瞭解寶寶的溝通語言。

寶寶的哭聲大致少可歸納出幾項特點:

1、 寶寶哭鬧不安的情況, 在6周大(約2個半月大)達到最高峰, 到12周大(3個月)會完全停止。

2、 哭聲可以從中音Do到高音Do, 涵蓋到八個音階。

3、 小嬰兒還不會假哭, 他只會表達自己的喜惡,

他要到一歲半到二歲才會假哭。

4、 肚子餓的哭聲很大聲, 也會踢腳, 聽起來有節奏。

5、 無聊時, 哭聲聽起來不規則也不協調。

6、 爸媽很快會學會聽懂寶寶哭的意思, 像是寶寶餓或疼痛的哭聲, 特別會使爸媽血壓升高、心跳加速, 感覺到一種壓力、覺得心慌意亂、或想發脾氣, 和其它需求的哭聲聽起來很不同。

7、 媽媽有一種本能會聽出一群嬰兒中自己寶寶的哭聲。

8、 家裡的人慢慢會發現, 寶寶的哭聲很像學大人說話所發出語言, 聽起來像語言中的單音。

9、寶寶哭時就馬上回應他, 會加強他的安全感, 爸媽不用擔心會寵壞他, 心理學家發現到如果父母忽視寶寶哭泣, 很慢才去抱小寶寶, 經常會養育出更常哭的小寶寶;小寶寶因為哭得更頻繁,

使照顧的人更不願意馬上抱他, 結果小寶寶變得更激動, 更不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