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母體用藥防新生兒黃疸

生理性黃疸一般不作特殊治療, 預後良好。 病理性黃疸主要由感染、溶血病、母乳餵養及母體用藥引起, 產後24小時內即可發生。

母體在妊娠晚期或新產後不慎使用而可引發新生兒黃疸的藥物有:

1、氯丙嗪、異煙肼、紅黴素等具有肝臟毒性藥物影響膽紅素代謝。

2、妊娠晚期孕婦應用大量葡萄糖、縮宮素可使胎兒處於低滲狀態, 引起紅細胞滲透性腫脹, 導致紅細胞通透性及脆性增加而溶血, 使膽紅素生成增多而形成黃疸。

3、磺胺、水楊酸鹽、維生素K1、維生素K4、消炎痛、西地蘭、地西泮、新生黴素、噻嗪類利尿劑、苯甲酸鈉等藥血漿蛋白結合律高,

可替換膽紅素的結合, 使血液中游離型膽紅素濃度增高。

4、紅細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的新生兒, 對某些藥物的溶血反應敏感而致黃疸:抗瘧藥、磺胺藥、硝基呋喃類、解熱鎮痛藥、維生素K、頭孢黴素等。

新生兒膽紅素生成多, 肝細胞處理膽紅素能力差, 易出現黃疸。 母體在妊娠晚期或新產後用藥需謹慎, 應儘量避免使用能誘發新生兒黃疸的藥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